
这,是我的母亲。
姥爷是外迁过来的,去世较早,母亲姊妹两人,生活并不平静,吵架是母亲那个时候放学后常做的事。
母亲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高中生,高考时犯困没发挥好,差了5分,最后留在乡里教英语。
母亲是民师,走到校长屋前但抹不开嘴,后来一直没能转正。
母亲28岁结婚,那时已有年龄焦虑,初见我爸时觉得他长得一般而且不说话,来往多了后来成了一家。
36岁时,我出生了。同年,母亲也被迫成为家庭的支柱——父亲因脑中风半身不遂,丧失了劳动能力。几经考虑,最后生下了我。
母亲42岁时与人合伙儿办了一所小学,此前办的是那时的托儿所。
50岁时她不再办学,全职给上高中的儿子作后勤保障,送饭到马路边、学校食堂。
儿子考上大学后,她思考着催女儿考编,直到三四次失败后去隔壁县城县直幼儿园当了个聘任制合同工。
55岁时,父亲走了。悲痛之余,借着信仰和抖音,她又开始走上乡村的三尺讲台,讲的是她没教过的数学。
58岁时,政策原因,她失业了。几经联系,她在女儿学校的附近找到一家编椅子作坊,一天一个椅子5元钱,她说很难。
59岁时,她跟着女儿来郑州给外孙看病,少有的出远门、看看儿子。
最后,被儿子忽悠着去旅游,在只有河南剧场门外的椅子上,她坐了半天,坐在花丛旁吃着烤肉,她不明白这地方有什么好玩。
这,就是我的母亲。
今天是母亲节,祝我的母亲,以及全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