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室里经常会有家长因为孩子问题来咨询,家长给的原因不外乎:打游戏上瘾、玩手机不算完、不爱学习习惯不好。我经常用调侃的方式问家长:孩子从小就这个样?有的家长会反思:孩子小时候挺好的,又好带、又听话,什么时候变了呢?有的家长会掉在自己的逻辑里,一直批评孩子、指责另一半,似乎孩子变成这样都与自己无关。
做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们对每一位来访者都会从三个方面来评估:1、生理、2、心理、3、社会。
一、生理因素:有没有遗传因素、先天的气质类型是怎么样的、处于什么年龄段。
1、遗传因素就不谈了,这属于基因问题,我们只能接受不能改变。
2、先天气质类型分四大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每种类型都对应着不同的性格脾性,没有好坏之分。这个世界上处于极端类型的人几乎不存在,每个人这四种类型都存在,就看哪种气质类型占主导地位。
3、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一般会因为孩子感统失调的问题来咨询;小学的孩子家长一般会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的问题来咨询;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一般会因为亲子关系困扰或者孩子辍学问题来咨询⋯⋯所以年龄是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二、心理因素:跟一个人的认知水平相关。认知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三、社会因素:1、生活事件;2、人际关系;3、生存环境;4、社会习俗。
如果孩子出了问题不是生物因素,那么我们会推导出孩子的问题是养出来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当我们把这个结论抛给家长,估计家长一时半会接受不了。有些家长甚至会追根溯源,追究自己父母的责任,毕竟这个痛苦太难承受,需要有人背锅。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原生家庭"这个词,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它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还有的家长会满怀愧疚,深觉对不起孩子,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还做了很多不合适的举动伤害了孩子。这时咨询师即使教给他们方法,因为亲情原因他们也会投鼠忌器,而且他们此时内心深处也是没有力量的。所以理论再正确,也无法实现,因为不好操作。
所以我们会把视线从家长的身上转移到家庭关系上来。还记得《天鹅、龙虾和梭鱼》的寓言故事吗?天鹅、龙虾和梭鱼,一起去运送一车货物,天鹅一直往天上飞、龙虾一直往地下钻、梭鱼一直往前游,看起来毎个人都在出力,因为形不成合力,所以一直原地打转。像不像出了问题的家庭,一个个单独择出来,爸爸也不错、妈妈也不错、孩子看起来也不错,凑在一起就鸡飞狗跳,所以要先来处理关系问题。
家庭关系有三条:一是夫妻关系,夫妻和睦是幸福家庭存在的根本。二是母子关系,从母亲十月怀胎开始,母子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依恋关系建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安全感,所以有条件的妈妈尽量自己把孩子带到3岁。三是父子关系,孩子3岁以后爸爸需要加入到养育过程中了,爸爸的认可、鼓励和赞美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爸爸的力量感、责任感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有些读者会问了孩子3岁之前爸爸去哪儿了?这是个好问题!孩子3岁之前爸爸只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努力挣钱、好好爱妈妈,妈妈有了满满的爱就能好好地照顾孩子,孩子在妈妈的照顾下就能健康快乐地长大,长大后的孩子也就有能力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才能在这个家庭里快乐地流淌。
有些家长会问了,我们家庭和谐,每个人都相亲相爱,为什么我们还会遇到问题呢?那我就会问你一个问题了:你们有多久没好好学习了,思想观念更新了吗?孩子成长的年代和我们成长的年代一样吗?
所以孩子的问题也许是成长的问题,如果爸爸妈妈不转变思维方式,就会人为的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代社会提倡:爸妈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综上所述,我说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