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书房时——塑料皮下压着的一张纸轻轻滑落在地上,捡起看到纸张的后面是父亲生前用铅笔留下的最后一个字:“管”。不由泪眼模糊,思绪又再次被带到了父亲在的日子……
父亲被肺心病折磨多年,到了后期频繁住院,最后一次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当时我正在赶往医院的路上,表妹打来电话说:怎么办?是进ICU,还是……,大夫建议气管切开。我说:进ICU ,但不能气管切开。就这样,父亲被送进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不敢想像医生是如何给父亲从嘴里下的管到腹腔,也不敢想在操作时如何将父亲的门牙给碰掉后流血了没,但每当想到父亲最后弥留的13个日日夜夜,嘴里一直有个粗管不能合上嘴,只能一直张着,就会揪心的痛!多次试着张着嘴一直不合,没有坚持多久面部肌肉就酸疼麻木,我就会泪流满面,心里无比悔恨当初真的不该送父亲进ICU。
与哥哥商量,在ICU住了10天把父亲转到了重症监护室,这样就可以有家人陪着。因为不能说话,父亲在本子上写下了一个字“管”,意思是让我告诉大夫拨下管子,我没听他的话,还安慰他过几天好了,咱就拨下来回家…… 当时父亲是多么的痛苦而我却没能体会到他的痛。三天后,父亲离开了,没有留下一句话。如果还有再次选择的机会,我坚决不会送父亲进入ICU,哪怕背上“不孝”的骂名。
父亲6岁时爷爷就不在了,留下父亲兄弟姐妹5个孩子,孩子多,家里格外困难,常常听妈妈说,奶奶连土豆都不让最小的姑姑吃,要留着喂哥哥。父亲没上过几天学,但却靠着自己勤奋努力加上自学,在年青时就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70年代时,父亲管下乡知青,后来知青返城青年点黄了,大家把青年点的东西能拿的都拿走了,比如锅、盆、缸还有一些农用工具等,家里穷,拿点什么回去都是宝。后来屯子里的人到家里来跟妈妈说:你家大哥什么都不拿,逼着他都不拿,还是别人硬塞给他一杆秤。这杆秤到现在家里还在用。或许,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最好的遗产。
在村里大队工作了几年后父亲被调到当时的人民公社,现在叫镇政府,一直到退休。
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的早上,家里来了位70多岁的老大爷,穿着很破旧的衣服,进门就给父亲500元,一直连声对父亲说:“谢谢,谢谢”。父亲没收他的钱,妈妈留老人在家里吃了顿饭。原来,父亲在处理村民砍伐树木时,因为执法的工作人员要将这位老人家里的马棚拆除,父亲说:别拆了,大冬天的,拆了牲口就没地方呆了。这位老人是专程来跟父亲道谢的。要知道,农村种地靠的就是牲口干活。
父亲虽然离开了,但他用一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留给了我终生奉行的精神财富--自立,自强,清廉,善良,正直。谢谢您: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