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豆瓣评分8.5分的《苍穹之昴》,不得不说让我对光绪,对慈禧,对百日维新前后的事件有了别样视角的认识。
光绪,爱新觉罗·载湉,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生父为醇亲王奕譞,本可以当个逍遥自在的王爷,纵情山水,寄情诗书,却不曾想被他的姨妈兼伯母——慈禧太后选中,从此开始了悲剧式的皇帝生涯。
01光绪与慈禧
由于被立为帝时尚且年幼,长达12年的时间里光绪帝都没有亲政,政权掌握在慈禧手中。慈禧抚养年幼的光绪帝可为无微不至,但这关怀与养育中饱含了深深的控制感。慈禧害怕这个并非亲生的儿子将来成人后会对她不尊敬不重视,慈禧担心自己呕心沥血抚养长大的儿子有朝一日会六亲不认,慈禧更恐惧多年来掌握的至高无上的权利会被光绪夺走。
慈禧要看到一个听话的光绪,一个惟命是从、毕恭毕敬的儿子,但她也明白,成年的光绪必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她完全懂得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以致她不惜用各种手段去侧面逼迫光绪同意她的旨意。
光绪说,他就像风筝,无论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永远牢牢地掌握在慈禧手中,有时候仿佛要挣脱了,其实是慈禧给他松了松线,想让他得意忘形,以便重新将他抓牢在手中。光绪一直从内心深处对慈禧是敬畏、恐惧的,他渴望挣脱慈禧的束缚,却又不敢并且没有能力改变慈禧对他的压制。
02光绪与珍妃
珍妃与光绪两情相悦,琴瑟和谐,怎奈珍妃活泼、机灵、率直的性格在慈禧看来就是大逆不道;珍妃喜欢拍照,可皇后却因她不守妇道屡次刁难她;珍妃提醒光绪注意朝廷买官的不良风气,却被慈禧斥责为后妃干政,大打十板;光绪越是喜爱珍妃,珍妃就越是受折磨。
《苍穹之昴》里,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颐和园中光绪与珍妃的诀别。那晚,光绪和状元梁文秀刺杀慈禧计划失败,光绪彻彻底底变成了没有任何作用的皇帝。皇后(即隆裕太后)将珍妃打入冷宫,途中遇上皇帝,珍妃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她不顾一切地冲到光绪面前,不住地说着“救我,要救救我”,可是光绪面对心爱的女人依旧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她被带走。珍妃竭尽全力地喊:“你是皇上,你可以下旨,把他们都抓起来啊!你下旨啊!”可光绪满含泪水无奈地笑了笑说:“别再叫我皇上了,我已经什么都不是了!”
珍妃再也没办法见到她心爱的皇帝了。我很难想象她当时是怎样的心情,自己依靠的、深爱的丈夫,却没有办法就她于水火之中。她对他会有恨吗?我想,更多的是绝望与无力吧。
03光绪与维新派
慈禧退居颐和园,光绪内心欢喜自己可以大展身手了。他欣赏康有为的才学,认同他有关变法的主张,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运动。
剧里有一幕很值得人琢磨,光绪帝一天连发十多道奏折,军机处的人们打赌、看笑话一般的面对这些奏折,他们都觉得这不过是年轻人的头脑发热,在一旁看笑话。
状元梁文秀劝谏皇上变法不可以操之过急,尤其忌讳朝令夕改。光绪听后气急败坏,赶走了梁文秀。为什么对自己一向敬重的肱骨之臣如此大发雷霆?是因为梁文秀戳到了光绪帝的痛点,他明白,大清国力衰弱多年,短时间改变这个衰败的现状其实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也明白必须在变法期间做出实质性的成就,这样才不至于总是被慈禧压制,总是被顽固派嘲笑,才可以真真正正的成为一国之君。光绪太需要优秀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了,可是急于求成的后果我们都知道。
戊戌六君子的鲜血彻底地击垮了这个本就有点懦弱的皇帝。自此,在慈禧的安排下,光绪一直称病,大权回归慈禧手中。这场与慈禧的斗争以光绪的全败为结局,光绪再也没有办法挣脱慈禧的牢笼,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黑暗和更残忍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