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消极暗示所影响而没察觉,尤其是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什么,她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饭,儿子破天荒自己吃了两碗米饭。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 这次数学考试,他又是倒数,他智力上没有问题吧? 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他的儿子没再被点名,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 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路上她告诉儿子: 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后来,她儿子确实被清华录取。 故事中的妈妈正是运用了积极的暗示,给了孩子力量,孩子也正像妈妈所暗示的那样,一步步地成长成妈妈描述的样子。
孩子的认知取决于身边的“重要他人”的反应,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怎样去暗示他(她)吧。
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会让积极、向上地成长。
反之,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限制孩子、毁了孩子。而消极的心理暗示类的话语就不要再对孩子说了,真的会毁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