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当你开心时,你是真的感受到开心吗?还是因为某个重要的他人开心而令你感到开心?同样当你难过时,你是在为自己的难过而难过还是承载了别人的难过呢?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呢?因为我常常都迷茫,自己在感受着谁的情绪。
我常常看在父母身边的小孩,很容易跟随着父母的喜怒哀乐而变化着情绪,而父母也会因应小孩的情绪而发生变化。情绪确实会感染,但却远远不只是感染,而是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承担了别人应该自己承担的情绪。
想起在春节前,我跟我妈打包票说办好所有去旅游的手续,规划好路线,然后带她出去玩。我妈也是满心期待的等待着,但往往越期待越容易出岔子,结果我去办证的时候没料到新旧证替换要多出七个工作日,我的签证没办好,没办法陪她去旅游。但她的签证是之前就有的。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我是担心、害怕、焦虑又失落,不知道怎样跟我妈交代。她满心欢喜等着去旅游,万事俱备就差我的签证。犹豫了很久要如何跟我妈告知这件事,终于我打给她了,说了整件事的原委,并给出两个新的解决办法,要不等我签证办好再去,要不让其他人陪她去,我自以为蛮不错的,结果还是被说了一顿。我明显感受到那种生气,失望又无奈,更多的是责怪。
事后我也很难过,虽然最后问题解决了,我妈找了其他人陪她去。本来这件事就过去了,但她还常常念叨着,被念到特别的心烦。一直以来,我妈都习惯有什么话就要说出来,有什么情绪就要马上发泄出来,不然她自己会憋的特别难受。而我刚好相反,很少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跟情绪。以前我很容易跟她吵,因为在我看来,话说过一次就够了,情绪发泄完就好了。但并没有,就像祥林嫂那种,不停的说不停的重复,没完没了。
这次也是,每次我都不想正面跟她冲突,让她说完。很多人都说过,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情绪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你只能臣服接纳。静下心来,我想明白了。每次都是我在处理情绪,其实她根本没有处理过她的情绪。对她而言,这没办法处理,只能以倾诉宣泄重复的方式,不停把这些情绪倒出来,而我刚好都承接了。
在各种复杂的感受背后,我试着去区分哪些是我自己的情绪,哪些是她给我而我又不自觉承载了的情绪。像愤怒,失望,焦虑是她给我的情绪,我更多感受到的是无奈,担心,失望。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要弄的这么复杂?其实不都一样吗?我自己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情绪,但不能背上别人的猴子。起初我不想让她失望焦虑,就想方设法去处理,于是当我直接告知办法时,就忽略了她的感受。也忘记了,她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她可以并且应该自己去体验这件事带给她的感受。也就是说,她感到失望是正常的反应,但我一直很害怕看到她的失望,而这个害怕背后,其实是我承担了她的感受。
其实我们对情绪常常很难做到接纳很臣服,对于所谓不好的情绪,像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悲伤等等,这些我们都想排斥抗拒甚至躲避。就像我们都喜欢朝着阳光,不愿意看到阴影黑暗。要接纳究竟有多难?确实很难,因为这些情绪往往容易引起内心深层对自己的批判。
像我很难去接受我妈妈对我的失望,这个害怕背后,其实我害怕的是觉得妈妈认为我没有用。这一点小事都做不成。害怕我在她心中的形象甚至地位会下降,害怕自己已经不再重要。而这些,其实都是内心对自己的不自信,不相信而投射的看法。真正不安的是你认为自己无价值感,没有用的这个信念跟想法。这个观察,其实不是一次就看到了的,我是观察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每每让自己特别过不去的情绪,我都会深入去感受一下,究竟情绪背后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
当你看到这个内在对自己的批判,而你又愿意接受这个批判,说到底就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许,你就更容易接纳自己的情绪。而当你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时,也就能理解接纳别人的情绪。所谓接纳,我自己觉得是没有批判,没有对错,让情绪自如来去。在我看来,情绪是打开认识自己的大门,我们不可能没有感受,没有情绪,正如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表面的冰山背后深藏着期待、信念、渴望等。但我们常止步于情绪,没有看到更后面的信息。
有时我也在想,像我妈妈这种以倾诉宣泄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许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对她而言是最合适的,因为这是她的选择。而我其实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以前或许我选择承包她的情绪,让她倒在我这里,这也没坏阿,至少我感受更丰富了。但每个人都要经历成长,看清楚后,你承担自己该承担的就够了。我很怕看到我妈妈难过,很怕看到她焦虑,但这些是她自己的选择,她自己的感受,应该她来承担,她来体会这些情绪背后的启示。
这让我想到很多人在看到别人难过时都会说,不要难过啦,会过去的,不要伤心啦。其实,这里面要看到,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并不能允许别人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同时,会不会也有那么一点,你无法面对自己的难过呢?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像我们做助人者的,在帮助别人之前,请先多多认识自己,深入自己。做一面镜子,让别人从你身上照见自己。或许可以从承担自己的情绪开始吧,然后也允许别人承担他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