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冬日里清冽的寒气总能把人带回那遥远的远方,那些儿时里的年味,在记忆深处,从未缺席。
一进腊月,大街小巷的小贩,来来往往购物的人群,比平时多了几许。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街的摆摊叫卖,红彤彤的糖葫芦,在冬日的阳光下,如同水晶球一样晶莹透亮,让人垂涎欲滴。
大人们置办着年货,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春节,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这时候也是极为大方的,仿佛是对自己一年辛劳的犒劳,那些在岁月里的疲惫也仿佛消失不见。
孩子们抱着刚刚拿到手的糖葫芦,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酸酸甜甜的感觉在嘴里炸开,仿佛世间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对过年的期待,满满的年味就这样弥漫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过了断断续续的备年货,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买翠竹,挂灯笼。等到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就会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翠绿的碧竹,鲜红的灯笼,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
待得小年晚上用糖瓜供奉灶王爷爷,好让灶王爷爷能够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孩子们穿梭在大人们的忙碌中,时不时地去看一下自己新买的衣服,每个人好似对过年期待的欣喜更浓了几分。
到了腊月二十四,大人们开始打扫卫生,在旧年的除尘也叫除晦气,看着大人们的忙活,跑来跑去的孩子们愈发觉得满足而开心,因为到这个时候就是年要来了。
到最后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吃食,金黄的黍糕,放上糖,瞬间就甜到了心里。白白的豆花,在搪瓷碗里,放上肉卤或者放入白糖。刚放进嘴里,就顺着喉咙滑了进去,满嘴的豆香。
孩子们最期盼的时候,就是炸年货。这时候即使再难的家庭,也会做一堆炸货。嘴馋的小孩子,就会等在锅旁边,只等一顿饕餮大餐。
这时候的我也不会出去和小伙伴疯跑了,我会在锅旁边,看着姥姥把肥肉一点点丢进锅里,一点点炼化。随着锅里的猪油越来越多,炼化过后的油脂渣也被姥姥一点点捡出来。
等到一盆肥肉炼完的时候,这时候就开始炸肉了。姥姥把滚过面的肉条丢进油锅,不过一会会白色的肉条就变成金黄的一朵朵漂浮在油锅里,好看极了。
扑鼻的香气钻进了人的鼻子,进入肺腑,融满小院。等到捞出来的时候,旁边等待的我和小表哥已经等不及的把刚出锅的炸肉放进嘴里。虽然被烫的咂舌,却被嘴里酥脆的香气满足,好像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时候更能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了。
忙年,忙年,似乎大人们总有忙不完的事,忙的马不停蹄就到了过大年这天。我们在旁边帮着按着包水饺用的面团。
大人们热热闹闹的说说笑笑,手里也不停地转着擀面杖,一个个面皮如同雪花般飘到面板上。又经由他人的手,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小元宝。
放满饺子的盖垫,弯弯的如同一个个的笑脸,仿佛是人们对一年辛苦结束后满意的微笑。
年纪小,孩子们是熬不住夜的,但是年夜饭还是要一起吃的。我常常睡眼朦胧地被大人从被窝里挖出来,穿上新衣,开吃年夜饭。
伴着外边热闹的鞭炮声,半空中的礼炮。村子里孩子们的打闹声,随处可见的礼花,仿佛都充满了人们对生活最美满的期望。
而今,年味越来越淡,仿佛再也没有了对过年的那份期待,那份欣喜,可是记忆深处的年味,那份欢喜,却在生命的深处留下了印迹,从未消逝。
喜欢可别忘了把左下方的❤️点亮
#羽西×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