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看着题目以为这是标题党,没想到可读性、可用性还是很强的。针对像我这种以前不爱读书的人来说很实用!
【养成阅读习惯】
100天读33本书,对于不爱读书的人来说真恐怖。当然,很多时候不逼一逼自己,你都不知道自己有这种能耐。
如果这个任务能完成,那么阅读应该就会变成你的一日三餐,不看“饿得慌”。
最关键的是挤出时间,其次是选33本你喜欢、想看的书。(对你有帮助的书或者名著)
当然对于我们读书量不大的前提下,还是不要去挑战快速阅读,也不要因为大家都在快速,你就要去快速,先把自己的脚手架搭建好再去快速吧,没有快速的前提,最好还是逐字逐句的去读,认真把自己喜欢的书读完。
随着你阅读量不断增大,知识储备越来越多,你的阅读速度自然会提上去。
【如何阅读】
1.时间的把握
估算阅读时间,便于制作读书计划。
方法:测算一下读50页书需要多少时间,并记录下来。
对于很多人而言,如果总是喊着忙和累,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去读书,请问下在忙和累中,你怎么有时间去吃饭和睡觉,所以不要用其他的借口来阻挡你前行的脚步,所以针对我们想一周读一本书的人来说,这时候你就得学会利用零散时间了。
你可以随身带书,或者带个电子书,坐车,排队,马桶上,睡觉前,其实都可以看。
别看这些时间很零散,但累积起来是非常可观的,再加上周末的时间,细细地读完一本书是没有问题的。
【该如何选书】
我把书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够给我带来直接效益,一种是给我的间接效益的。
直接效益就是通过读书可以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需求的,比如做IT的需要懂数据库,需要搞代码,读了这些书之后,我就立马开始工作,提升我的工作能力的书。能力提升了就能涨工资,得到公司更多机会的垂青。
带来间接效益的书,指的是那些可以间接给我的生活中带来更多价值的书,比如思想类书籍、休闲甜点类书籍等书籍,可以不仅喂饱自己的好奇心,同时也增长了见识,但是需要消化后,才可以间接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在刚开始培养读书习惯的时候,不要去选那些难读的,市面上大家推荐的好书,经典类可能真的很有用,但是是不是你能hold的住呢,与其痛苦着读下去,不如我们换些适合自己阶段性的读,即愉悦了自己,也得到了成就感。
对我来说的读书来源有几个部分:
一:读书群老师推荐的;
二:书本中反复提到引用的书籍;
三:小伙伴们推荐的书籍;
四:去豆瓣上看书评;
五:去书店转转,类似于去实体店试衣服一样,感觉完全不同,也许能找到自己很需要的书籍呢,而不仅仅是别人眼中的好书,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输出真的很重要】
只是读书还完完全全不够,就如呼吸一样,一直是吸的阶段,不呼出来会憋闷的。强烈建议大家读完一个章节或者一本书后,做下读书笔记。即使后面忘了没关系,因为我们应该了解阅读不是为了记住,阅读的意义不在于“复制100%”,而在于“邂逅1%”。而且,我们一般也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可以什么都记住。需要通过多读更多的书,积累起很多“积木碎块”,才能最终拼凑起整幅知识的“地图”。
【读书目的要明确!要明确!明确!】
一个人读再多的书,没有作为、没有思考、没有变成行动力,那也是毫无意义的。
身边有这样的案例,所以会有“读书无用论”、“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些话。
读书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读书培养思考能力,并用到自己的人生,使之发生变化。
我认为这叫学有所用,并为我所用!
书上写到一个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我觉得看上去很实用。
一本书一页纸的“资讯阅读”法:
读书时准备一本笔记本放旁边,看到重要内容标上横线,并把那一页折上,如有必要就抄在本子里。另外,在一张纸上简明扼要写下核心关键词,再单独整理好放在一个文件夹里。
关于读书笔记,我认为就是记录对你有意义、有启发的内容,哪怕不是书原本写的重点。
这样一来,就能找出自己所需的内容和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我认为现在应该去做的事】
1.挑选书。
2.挤时间,规定每天看满多少时间。
3.划重点、记笔记。
起码先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跟吃饭一样习以为常。
如果你跟我一样曾经不爱读书,那么请试一下每天阅读你感兴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