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12条“鲜”知识

源自网络

1、相较于东方人对鲜味的趋之若鹜,西方人则很“麻木”:你在英语里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与“鲜”完全对应的单词,"fresh"、"tasty"都差点意思。

2、在味精发明之前,世界上对于“增鲜”领会最深的是鲁菜厨子,高汤、海肠粉都是他们的“秘密武器"。

3、味精是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在1908年发明的,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世界上第一个味精品牌就是日本的“味之素”,至今东北的有些老年人还把味精叫做味之素。

4、中国最早的味精是由著名实业家、化学家”味精大王”吴蕴初在1922年创立的天厨公司生产的“佛手牌”味精,这个牌子的味精现在上海冠生园还在生产。

5、味精致癌的“谣言”一直在流传,其实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取消了对味精食用加以限量的有关规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结论是:“在现有使用量、使用方法条件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

6、妖魔化味精的后果包括:全国最大的味精厂“莲花味精”快倒闭了,很多鸡精、蘑菇精厂商活的比较滋润,产生了一群标榜不吃味精的“健康饮食"人士,还有一批用“从不加味精”为噱头收智商税的厨子。

7、其实谷氨酸有一定“补脑”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缓解癫痫和神经衰弱;鸡精和味精的主要成分都是谷氨酸钠,鸡精会添加核苷酸等其他呈味剂以增强风味,从健康角度半斤八两。

8、味精要与盐一起使用才能让其增鲜作用充分发挥,不信你去用纯净水泡点味精,味道很怪,能喝一碗不恶心算你本事,一般情况盐与味精的比例可以掌握在10:1。

9、烹任时加点糖能提鲜,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甜、鲜的味觉受体都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中的Tas1rs蛋白家族。

10、酸性和碱性环境都会让味精的提鲜作用大打折扣,所以糖醋口的一些菜肴里没必要放味精,浪费东西。

11、人的基本味觉包括:酸、甜、苦、咸、鲜, “鲜是基本味觉”这一概念是近几十年科学家才研究明白的“新发现”

12、五种味觉各有意义,相较于甜—糖、咸—矿物质、苦—有毒、酸—未成熟和变质,鲜代表着人类对优质蛋白质的追求。

———

另:五种基本味觉里没有“辣”,辣不是味觉而是“痛觉” ;所以吃辣=自虐,而嗜辣之人严格来说是在玩SM,建议将其该开除出吃货界,划归字母圈管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