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到最后的第十一章“没有宽恕,真的没有未来”,图图大主教的布道能力真是让人望尘莫及,但是本人并不喜欢,也未曾接受。从这本书中第一次接触南非的故事,在教育阶段了解到有曼德拉这个大人物,但是对种族隔离却从未有任何印象。是不是我们的系统只是赞赏曼德拉的励志故事,而忘却了他所做事情的根本原因和意义呢?我想,种族隔离的产生就像我们的曾经的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一样,又好比现在的北京户口和上海户口,这也是一种现实的隔离制度,不是种族隔离胜似种族隔离。种族隔离对于南非的影响不仅仅是自由的缺失,更要命的是贫富差距巨大化,穷者穷死,富者富死,而实际上贫富差距是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中,但是程度不同。因为财富的多寡我认为正是一种人口的分化和隔离,而富人并不在乎这个,相反拥有少量权利和力量的人才会对此渴望。南非所谓的宽恕我想是这样,只是在社会剧烈变动过程中不一样见到和经历过多的暴力冲突甚至的种族清洗,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寻求一个相对稳定的过渡期。不像中国的国共内战,所到之处的惨烈程度根本不亚于抗日战争期间与日本鬼子的厮杀。而我们却非常明确地选择了暴力解决问题,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方式作为了结的手段。这正是我依旧理解不了宽恕来自何处的原因,因为我们都是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方式,突然觉得自己的国家好野蛮,与文明相聚甚大。
在上个世纪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将这个世界蹂躏的面目全非,但还有很多人不断地在废墟中建立家园和探寻真理,真心让人感动。前五十年的战争与屠戮,到后五十年的转换和竞争,再到世纪末的令人震惊的蝶变,我想这些故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一个南非,仅仅是应用了他们认为最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而已。在我的现实认知中,宽恕是人必不可少的能力素质,但是有些东西是不可以宽恕的。另外需要几个答案,第一个是种族隔离制度如何产生?第二个是南非在种族隔离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个就是经过所谓的宽恕之后的非洲现状如何?会想起我们的故事,在改革开放后,曾经的受害者及其家属是否可以宽恕曾经的残暴,是否可以原谅曾经的合法合规。在家的时候,与很多老者会想起当时的故事,都是避而不谈,但是从他们的眼神里面却看到了无奈甚至泪水。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能够现身说法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少,能够有勇气站出来的人慢慢地老去,也许在他们心中,如此之伤害已经可以通过时间的冷却而变得不值一提,但是还年轻的我们,更年轻的下一代,我们需要集体的痛苦记忆,否则这个国家将失去忏悔的机会,因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得不到真实的历史,或者只能得到片面的历史叙述。真实这个东西足够震撼人心,真实这个东西足够建立怜悯。
买理想国译丛的前九本,这是读的第二本。
第一次接触宗教布道是在小说《牛虻》里面,亚瑟的亲生父亲由于思念和对人性的观察,在广场上进行了穿透人心的布道,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扭曲与来着人性的自然光辉博弈。如果我们面对如此之场景,将作何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