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活的太沉重,这世界和你想的不一样

这是我在《我的外婆,从不内耗》这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用来说最近的领悟太恰当不过了。

在外人眼里,我积极乐观,随心随意,好像做什么事情都充满激情和动力。但实际上,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总觉得快乐会戛然而止,幸福会稍纵即逝,爱情不过是搭伙过日子,友情也只是暂时的利益交换。

所以,除了自己,我谁也不相信,谁也不依靠,将所有的担子都往自己身上背,久而久之,自己的步伐变得越来越沉重,内心也越来越不快乐。

比如说弟弟的事情,他都30好几的人了,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但是我因为思维惯性,总把他当小孩子看,一旦他犯了什么错误,或者惹了什么麻烦,我总觉得我作为姐姐,应该帮他“解决”掉,于是每次付出代价的人是我,担惊受怕的人也是我,我的生活被搅得七零八落,他却没有接受本应该自己承担的后果,没有受到教训,也没有真正成长...

还有自己家庭的事情,养家糊口原本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但是我总是觉得自己收入高一些,在外部支出上就应该多一些,育儿也是这样,不管是平时还是周末,节假日,总觉得作为妈妈,自然要陪伴多一些,付出多一些,但是其实自己也很疲惫,却硬撑着去照顾孩子,最后导致自己身心俱疲,另一半放手不管,悠哉悠哉。

工作中也是类似,很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工作,或者自己根本承担不了的工作,因为考虑到是领导托付的,是人家专门交代给你的,所以不忍推辞,本身工作已经超负,又不懂得拒绝,于是活儿越干越多,最后累到趴下,也没得到别人半句夸赞。

活的这么累,以前一直以为是自己选错了路,选错了公司,选错了人,现在才恍然大悟,真正的原因竟然是我自己。

总想着这样做弟弟也许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早日走上我们认为的“正确的道路”;总想着与其花那么多口舌去叫老公做家务照顾孩子,还不如自己勤快点早点动手早点做完;总想着自己为公司多做点,效益好点...

我太为别人考虑,却很少为自己考虑。

活的太沉重,是因为我没有学会放手,没有学会分担,没有学会拒绝,不懂得爱自己。

甚至,我可能都没有完全理解何为“爱”。

过去三十来年,我所接受的教育和信息是,要无私要奉献,生活在家庭里,生活在集体中,就不要太自私。

还记得小时候,老家那边重男轻女的风气还是比较严重的,我经常被长辈们要求好东西要留给弟弟吃,过年过节,家里的好吃的零食、饭菜也都要留给客人们享用...

好像很少有人对你说,要爱自己,要给自己奖励,好像你的生活除了“我”,其他都有,我是“丢失”的。

前阵子,同事给我聊起来自己国庆期间,带娃去老家的经历,她说把孩子交给亲戚或者老公带,自己约了好闺蜜打了一通宵的游戏,好像回到了童年,很愉快啊。

我这个同事,性格外向,身边围绕着很多朋友,自小家境优渥,生活在爱的包围圈中,她给我讲的最让我诧异的事情时,直到现在,她回家里,自己80多岁的爷爷还会亲自削水果喂自己吃...她大部分时候是在享受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很快乐。

我自小生活的环境与这位同事天差地别,这也造成了我很少体会到“爱”,更别说“爱自己”了,虽然我没有办法体会到她所说的那种被爱包围的生活,但是也让我领悟到,小时候因为家境和环境原因实现不了的生活,至少现在还有可能去尝试,去做出些改变,让自己活的不那么沉重。

弟弟的事情就少操些心,让他自己去成长,遇到问题也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因为我不可能帮他一辈子。

家庭里不管是家务还是育儿,和另一半沟通好,做好分工,适当让自己从无尽的琐事中脱离出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喜欢的生活,不要有内疚感。

工作上也是,有困难有不舒服的地方,及时跟领导同事反馈,不要什么事情都应下,等到扛不动了又心生怨恨,很多事情沟通下也是可以解决的,而且这样大家可以协力配合,自己也不会那么累。

还有,对自己好一点,想吃的东西在自己承受范围内就尽量满足,想买的衣服包包适当也可以作为奖励给自己买一些,生活是自己的,为何要委屈自己呢。







现在才突然领悟到,

我曾经以为是我选错了路,选错了人,殊不知,真正的原因竟是我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