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9期“惯”专题活动。
阅读属独特精神探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会完全相同。
前文说过,我的阅读很小众,不跟风,现说说具体原因。
首先,热门书藉,上榜书藉,属平均统计,普通读者居多数,特殊读者居少数,所以,故事类作品永居榜首,“曲高和寡”作品,诗歌不会上榜(水平低作品,席慕蓉类诗歌除外。)
当然,我的阅读习惯也是在修改和修正。
我曾经喜欢读贾平凹老师散文,后来又读部分小说。
贾平凹丰产,小说很多,但读来读去,总感觉“绕”,云里雾里,没找到清晰脉络,人物只记住《浮躁》的小水;记住《高老庄》的局部人物。
他太高明,不好理解,最终不再费神,不再读他的小说。
我读作品,喜欢边读作品边读作家传记或介绍,了解作家生平。
像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
1964年,贾平凹考取商洛镇初级中学,初中二年级时因“wG”爆发辍学回乡务农。
1970年,父亲被诬陷,他陷入孤独自卑,后参加丹凤县苗沟水库建设,因表现突出,1972年被推荐上西北大学中文系。
1973年,他与同学合作的革命故事《一双袜子》在《群众艺术》发表,署名贾平凹,自此沿用此笔名。1975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后,贾平凹成为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
他家事坎坷,作品与之没多少对应关系,不好理解其心路历程,不好理解其作品。
后来读路遥,好理解,可以说《人生》是他的自传;《平凡世界》是《人生》延续,是路遥老师心路历程。
路遥(1949年12月2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人。
路遥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王家堡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被过继到陕北延川县的大伯家。
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延川县中学,后因家庭困难,在养母和乡亲们的支持下才得以继续学业。1966年初中毕业后回乡,曾做过小学民办教师、县文艺宣传队创作员等。
1973年,路遥以工农兵学员身份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73年7月,其短篇小说优胜红旗》在《延河》发表。1976年毕业后,路遥被分配到《陕西文艺》(今《延河》)做编辑。
后来我喜欢张贤亮老师,张贤亮(1936年12月-2014年9月27日),祖籍江苏盱眙,出生于南京。
张贤亮50年代初读中学时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
1957年,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错划,开始了长达22年的农场生涯。张贤亮多写大墙内生活,更好理解。
后来读雪漠,雪漠,原名陈开红,1963年出生于甘肃凉州,中国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雪漠出生于凉州城北洪祥乡一个偏远闭塞的小村庄,父母是农民,家庭贫困。他自幼对文学充满热爱,高中毕业后考入甘肃省武威师范。
了解雪漠老师,我从他的自传散文《一个人的西部》入手,我最喜欢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
近来短篇小说,喜欢陆茵茵作品,可惜她没传记,介绍不多,是最难理解的一位作家。
陆茵茵,198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新闻学系,是中国当代青年作家。
陆茵茵曾在媒体及非营利艺术机构任职,现独立写作。2012年,她获得第二十六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其作品还获得2020年美国PushcartPrize提名。2018年,她出版短篇小说集《台风天》。
她的短篇小说集《表演者》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其2018至2023年间创作的十二篇短篇小说,围绕“我如何成为我”的核心命题,呈现了不同个体在身份构建中的困境。
近在读杨争光《从两个蛋开始》,读《某山》,读《悲惨世界》,作家生平,情况,暂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