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理性自利在哪里

德邦沉戟,挂在自以为最有把握的一轮。

邱总说“去企业是对方检验自己的过程,对方不要你说明你不适合”。是,这也是认清自己的一个方法。那个不适合的坑我还是理性的不再去占了罢。

阳阳说,国企不适合我,需要圆滑、需要人脉关系,外企我的英语过不了。圆滑一直是我缺乏的,近来有所改善,也在思考与人打交道如何拐着弯达到自利的目的。

邱总和阳阳一致认为首选行业。

我想选择什么行业?互联网相关、智能设备

为什么我要选择这些行业?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有发展前景,未来大有可为。

这是我的初衷吧。

我还想要什么?

一个优秀的职业人,业务能力突出,自我管理能力、领导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如何实现?

加入一个成熟的大企业,跟着企业制定好的发展路线学/加入一个中小型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更多的自学。

企业的培训很重要吗?这个没有经历过无法判断。不过,从硒苗苗出来小懒的那句“学习能力不强”的话确实我要警醒。

去中型的互联网企业做事,一线的企业不会要我,二线企业要我的可能性也不大,要我很有可能是外包。那是否应当选择中型的,有发展前景的互联网或智能设备企业?邱总说的也不错,职业素养可以自学。

再往上追溯一层,目前排在行业、公司、工作最前面的是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如果还能余下一部分资金会有利于我的可持续发展。报个设计班、买个自我管理或者英语培训课程。

所以,待遇应该是排名靠前要考虑的因素,这也是放弃德邦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其所处的行业,并不是蓬勃发展的行业。

去中型的互联网或者智能设备企业,至少这是自己的初衷,哪一行、哪一岗都是靠个人努力实现职业发展,价值增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