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后,家长最头疼的是孩子写作业。有句话说的很生动“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有的孩子一写作业不是玩橡皮,就是抠书本,还有的在书上无意识地乱画,四点多放学,作业可以写到夜里十点多,父母抓狂吼叫,孩子却置若罔闻,像没听到一样,照样像背着房子的小蜗牛,在那里慢悠悠地晃着。
如何让孩子改变这种拖拉的习惯,首先要找出拖拉的原因。
一、有的孩子拖拉作业是因为题目确实不会,不会就没法写下去,所以就拖延了时间。
二、有的孩子拖拉作业是因为担心写完了家长还布置作业。
有的家长总是看不得孩子玩,总是让孩子不是看书就是写字,仿佛只要这样,孩子就能学出好成绩。
于是有的孩子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又要布置作业接着写,有的孩子为了躲避父母再多加的作业,就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上磨蹭,磨蹭到睡觉时间,就躲过了父母留下的作业。
三有的孩子拖拉作业是没有时间观念,无所谓时间长短,只要写完就成。
既然找出了拖拉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孩子的确不会习题,父母就要帮助辅导一下,耐心讲解。是基础问题,就从根上抓起,是本章学的知识不理解,就把本章的内容,再多看几遍,父母多辅导几遍,直至孩子听懂领会为止。
如果是第二种原因,父母就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育儿理念了。玩是孩子的天性,你限制了孩子玩耍的权利等于隔断了孩子于外界交流或动手动脑的能力。如果只是让孩子学!学!学!孩子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只是在那里磨洋工,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作为父母,孩子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给孩子适当的玩耍时间是必须的。我们大人都知道劳逸结合,何况是孩子呢!
其实很多孩子拖拉作业主要在第三种原因上,没有时间观念,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写作业上。认为是家庭作业什么时候写完都行,所以在写作业的间隙总想玩玩手边的物体:抠抠橡皮、玩玩铅笔、胡乱画画、叠叠书角等小动作。
这时父母可以用一种“目标分割法”让孩子写作业,效果可能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所谓“目标分割法”就是把自己要完成的目标分割成很多小块,然后一块一块的完成。这样压力就相应地分割了。
运用到孩子写作业上,就是把孩子当天的作业分成几块,让孩子一块一块的去完成。每完成一块,让孩子适当地放松玩一会儿。就像孩子在学校上课,每四十分钟就要下课,让孩子出去玩玩,缓解放松一下身体和心理。
在把作业具体分成几块时,父母要和孩子商量一下。同时商量一下孩子如果能按时按质完成目标,给予什么样的奖励。这样做一方面是对孩子的尊重,一方面孩子自己提出的方案,他更容易遵守。
比如今天老师布置两张语文试卷,一张数学练习,还有英语课后单词每个抄三遍。
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这三项作业,分成几部分,每完成一部分,可以玩多久。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写作业由被动变主动,就把这个“目标分割法”坚持半年,半年的时间足以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半年以后,孩子肯定不用父母督促,放学后就会主动去写作业了。
当然孩子作业拖拉还有别的原因,也许是所谓的多动症,注意力不能集中;也许是孩子心理上有问题,有话不敢对父母讲;也许是孩子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一直憋在心理,想说又不知道如何说,一至于心神不宁,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等等。
所以孩子拖拉作业,父母只有耐心找出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改掉拖拉作业的习惯。
【无戒365写作挑战极限营第1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