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工作就被单位派去下乡。下乡之前先进行三天培训,安排事项及分组。
单位本身人不多,我去那年就安排了一男一女两人,偏偏把我们分在两个组。每个组都是以一个单位的人员为主,加入像我们这样单位的人一起。一个组6个人左右。
90年代初,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更不用说网络。那时下乡是很艰苦的。不过当时年轻,倒是可以坚持。
最初下乡发生一些有趣的事。
1.穿着好土哟
下乡一切生活用品,床上物品都是自带。不像现在有各种补助。如今单位都支助购买空调和电单车及生活用品补助。
我刚毕业参加工作,有现成的。床上物品刚从学校打包回来,再继续用。
可穿着就不敢乱穿了。想到,农村生活条件不好,我们也不能穿得太好,以免和农村产生差距。
于是我找了几件原来已经淘汰的还能穿的衣服、长裤,再挑了几件母亲的长袖衬衫、毛衣等。
去的时候是秋季,我穿的是长衣长裤,宽宽松松的,就像一个村姑娘。
到了村里,村民都来看热闹。以前农村人气还是蛮旺的。老人小孩多,年轻人也多。
我发现村里的中老年农民确实穿着差,打补丁的不少,特别是扛着锄头下田里的农民。
他们的孩子,那些年轻人,女孩子穿得花姿招展,男孩子也很整齐,时常西装革履。
有次,村里搞文艺表演,要求我们工作队员出节目。我和一个队员代表上台表演一段水冰舞。当时我也没有刻意打扮,没有任何化妆,简单马尾,平常衣服。不过掌声不断。
下台后一个女孩忍不住问我:“姐,你就没有一件好看的衣服吗?”
“我没有带来。”我笑着回答。
“你这衣服好土。”
我早发现,下乡带来的衣服都很土里土气的。不过好在年轻,不化妆也过得去,青春朝气。
村里这些年轻人,跟城里人一样,也爱美。特别晚上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参加舞会。节日文艺表演时还化妆呢。
2.带大彩电来了
到村里不到一个星期,村委领导就悄悄问我们,你们带有电视机?
我们说没有。
他说,奇怪了,村民反映你们带来一个大彩电。
接着又说,你们得保管好,防止小偷哟。
一个队友反应过来,说道:“我拿彩电的纸箱装蚊帐被子衣服来的。”
原来是这样。大家哈哈大笑。
怪不得最初来几天,总有人在门前探头探脑。这些是村民不是小偷,想来看电视的吧。
农村用电很紧张。不是每间屋子都有电,我们住的晚上7点来电,9点就断电。关上木窗,在屋子里伸手都不见五指。基本用蜡烛和电筒生活。
就算拿个电视来,也没有用。何况那个年代,谁舍得把家里电视带来。
听到有小偷,我们两个女生有点害怕,怕小偷偷错对象就麻烦了。
组长提醒村干部去告诉村民,那只是一个纸箱。
同去的另一个组的电饭锅和铁锅及碗,放在锁的厨房,一夜之间不见了。那个厨房离公路不远,村干部怀疑是流民偷窃,也没再查,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