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的文字各自有原来就有的内容

今天看《文心》,特别喜欢《题目与内容》这一章节。

关于题目和内容,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指出:“我们把所要写的东西叫作‘内容’,把标举全篇的名称叫作‘题目’,依自然顺序,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

比如说我看了《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之后,特别有话想说,写了一千多字,然后加了个题目《读书改变人生,我信了》来概括全文。

可是,我们在学生时代的作文,不管是考试还是日常的练习,多数都是先给定题目,然后去搜集内容。那岂不是颠倒了吗?

出题目可以分为两派,其中一派不管练习的人,要你说你就得说,要你怎样说你就得怎样说。

另外一派则不然,他们会先琢磨练习的人对于什么是有话说的,然后再把什么作为题目来出,而且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出发来写作,比如故事中的王先生,给初一学生出的题目——《新秋景色》《写给母校教师的信》。这一派虽然先有题目后作文,但是同应付实际需要作了文,再加个题目差不多。题目不过引起了作文的意趣罢了,所写的内容还是你自己原来就有的。

“各自的文字各自有原来就有的内容。”原来就没有内容,没有话想说,很难作文。

大学期间,专业书大都比较难啃,自己很难读下去,每次都有始无终。有些专业课期中或期末会让上交一篇论文,主题在学期内容中选择。

肚子里没存多少墨的我,多次都是复制粘贴然后上交。为此,有一次我想钻到地缝里去。

大三,有一门名为教育文化学的专业课。期中Z老师利用一节课让我们观看电影《刮痧》(该片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讲述了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最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故事。——百度),而后布置了一篇读观后感的作业。

观后感,我真没有什么想要说的,脑袋里也没有什么内容能够激发我写的兴趣。最后在网上找了一篇文章,内容介绍的是了解美国文化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这里需要交代的是,我的专业跟英语教学一点关系都没有。

交作业的日子到了,课前我看到Z老师在浏览全班的作业,突然说:“××(姑娘我的名字),对付的吧?”当时全班同学都在,感觉十几双眼睛都在向我看。好丢人,整节课都趴在桌子上。

事后,我没有太关注这件事,或许姑娘心大。随着不断的积累,肚子里的墨水不断增多,“话”也比较多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学的段子太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遗忘了很多,有一次梦中重回校园,脚下塑胶跑道,迎面湿咸海风,心中很清醒,明明知道...
    帅气的小恒阅读 1,625评论 2 3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