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五毒月,帮你的心“排排毒”~

端午过后,就进入“五毒月”,也叫“毒五月”,稍微懂点中医养生的人都知道,这个月有很多禁忌,其中也包括啪啪啪……

因为这个月,人体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阳气外散,外散多了,内里反而虚弱,所以不适合进行泄耗的活动。

说到中医,有人极爱,有人极厌。

极爱,是因为切身体会到了对自己身体的好处。极厌,是因为它“慢”,而且各种限制,就比如这个毒五月,有人就会质疑“哪那么邪乎?”

小逸觉得,中医的精髓,不在“医”,而在于这个“中”。

“中”是什么,中国特色,中华文化。没错,中医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不懂中华文化是没办法理解复杂的中医体系的。

那中华文化是什么?中华的一切文化起源于易学,易学即对大自然中万物运行规律的研究和统计。所以,中华文化可以说就是“敬畏自然,顺应四时之道。

中医就源起于对“生”的尊重和敬畏

所以中医重在“养生”,而不在“治病”。或者说,按照中华文化的这个“道”去生活,饮食起居,调养身心,就不容易生病,医人治病只是个顺带的活。

中医体系中有句很经典的话:“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这句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

还有一句:“上医医心,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小逸想重点来聊聊“医心”。

说到“医心”,一定要说一部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遵生八笺》,明代戏曲作家高濂所著。他是个高产的戏剧家,热爱读书藏书,热爱生活,兼通医理,更擅养生。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遵,循也,可以理解为:遵循“生命应该有的状态去生活”。书中说:

上养,养心怡情。

中养,强身健体。

下养,药食投喂。

根据这个原则,书中从八个方面展开来讲,叫做“八笺”,包括"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延年却病笺"、"饮馔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尘外遐举笺"。

可以看出,除了"延年却病笺"和"灵秘丹药笺"跟治病用药有关,其他的六笺基本都是讲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

养心,才是保持健康的源头。

那如何去养呢?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那些慢节奏的生活状态,种种花,养养鱼,写写字,打打太极……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如果能有那样的闲暇,当然是极好的,但,快节奏的当下,做得到吗?

小逸想说,其实人人都能做到,上面的行为只是表象,仔细想想表象背后的本质,为什么这些事对身体有益?其实质就是:

把你的心神专注的放到某件能慢慢生长的事物上去并跟着它一起生长

这是一种“把心安住”的状态,在佛学禅宗里也叫“心定成舍”。就是把我们的心比喻成房子。“心房”稳固且宽大敞亮,你就能安定从容。所以,我们要练的,就是:把心安住,然后让它慢慢长大

来看看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

1、小逸长期修习瑜伽,一次用瑜伽呼吸法指导一个友友入静调息(气息)。在我的引导下,友友逐渐调匀呼吸的同时,居然出汗了,而且据他自己描述,是从身体深层发出的细汗。他的体质是即使运动也很难出汗的。所以,不要小觑呼吸的力量哟,它可是你的身体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最直接的媒介。一般情况下,我们虽然每天都在呼吸,但对它是没有觉知的,但当你完全静下心来只去体会呼吸的时候,是可以感受到身体的通畅情况的。

2、小逸今年开始习练毛笔字,每天早上至少写一个小时,全身心都专注在毛笔上,时间在笔尖和纸上划过,写完之后,会觉得浑身通透,并有微微细汗渗出。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可以离开10秒钟去找找生活中的这种感觉。

找到了吗?当你能够把自己的心神完全收拢,并专注的放到某件事物上,体会它的流动和生长,你就能启动自身内在的觉知,把“我”安放到那个能量场中进行能量交换。

这让我想到现在比较火的一个词“心流”。

心流,英文为FLOW,是一个人因专注于喜欢的事物而产生的内在动力。

这种动力反过来又可以使这个人沉浸其中,忘记时间、空间甚至自我,仿佛使其进入了另一个迷人世界。这种痴迷忘我的状态被称为心流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之父”,他说,心流是人获得幸福的源动力

你看,中西方的研究是不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这也是小逸想说的“养心”的状态:

能经常进入心流状态心神合一安宁喜悦这是最补心气通心阳的阳性情绪

这里要敲下黑板:刷手机、打游戏时的那种“忘我”的状态,是吗?

当然不是!完全不是!

那是在快速的被动的抓取你的注意力,是在过度的耗散你的“心神”,你跟自身内在的觉知是阻断的。长时间做完以后都会觉得两眼无神,一脸的丧和累。所以,有人把手机叫做“吸精鬼”,不信你去感受下~

而这里所说的,是你主动的,慢慢的收拢心神,并聚焦到某个事物上,你跟自身内在的觉知是相通的,这是补益滋养的状态,做完之后会觉得浑身通透,轻松愉悦。

长期受这种情绪状态滋养,想不健康都难。

这也是后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医”属于养心学,“中医”属于保健学,或都叫预防医学,下医才是今天理解的医学。

炎炎夏日,最是一年“养心季”,不如放下手机和电脑,抛开浮躁的情绪和烦乱的思绪,把心安放在能让你专注下来的事情上,哪怕只是十几分钟,半个小时,你也会感受到一丝清凉,透彻心扉。

如果你的内心安闲平静,便能够捕捉到每一阵清凉的风,但是如果你烦躁不安,即使风来了你也会错过,因为你根本感受不到它。

希望你的长夏,多些凉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农历五月百病泛滥之说,所以有了毒月之称。 《奉天通志》上说:“五月属午,五日为端午,二午相属为火...
    辛夷说阅读 335评论 0 0
  • 【湖南】廖静仁 图片发自简书App这场大雪,来得猝不及防,才小半夜的功夫,便已然是白茫茫一片,盖住了眼...
    廖静仁阅读 2,612评论 0 0
  • 【湖南】廖静仁 图片发自简书App一翌日一早,乐正子的夫人又要到湘中市给农村信用社送货去了。她一般都...
    廖静仁阅读 2,179评论 0 0
  • 题记:往日思想的火花,在此重拾,依然涌动不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为志。 顺其自然,随生随灭,既然自己也是自然的...
    红叶竹马阅读 1,281评论 2 12
  • 题记:三春已去,夏幕维启。节令相交,万物并育。朱雀衔穗舞,紫燕穿林低。昼长夜短,梅雨渐密。列星刻转,日照寰宇...
    高山流水无情剑阅读 1,312评论 11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