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何来哄一个不喜欢吃饭的小孩?一般的家长就会说,快吃快吃,不吃妈妈不高兴了,妈妈不喜欢你了等等。另一种呢,会对孩子说:快点吃,快点吃,吃了就可以长高高,就可以跟小哥哥小姐姐出去一块玩去了,这就像BD商务出去谈异业合作,一种是拜托,我们合作吧,另一种是和我合作能给你带来多少多少好处。
当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时,我们得到的反馈是不一样的,第二种方法基本上要比第一种方法有效。
同样的,假如你的朋友现在正处在一个低谷,这个时候很多朋友会这样说:没事的,坚强点,这个事总会过去的。另一种会讲:我知道你心里很难过,曾经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不高兴就哭出来吧,憋在心里更难受。
细心的你会发现,同样是安慰别人,效果确实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后者说话的方式,更让人心里觉得很舒服呢?
所有高效的沟通和有效的异业合作,背后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以对方信服的方式,通过快速有效的途径,把你的想法放到别人的头脑里,进而影响到别人。
而获得这一高效沟通方法就是:拥有用户视角。
所谓用户视角,顾名思义,就是站在用户的(对方)角度看问题,而不是自顾自说的角度。通过换位思考来获得同理心,从而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在具备用户视角以后,增强说服力,提高在沟通中的影响力的方法称之为——用户视角。
比如冬天戴着手套点击手机屏幕来接听电话,很不方便。但现在通过在手套的食指上,增加了一块皮料,可以模拟手指触摸手机屏幕,轻松解决了冬天接听电话的难题,这种设计就体现了用户视角,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许多手机品牌和手套开始达成异业合作,赠送类似的附加配件。
公交站牌密密麻麻的的沿途站点,印在高2米以上的站台牌上,抬头寻找站点时,还没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脖子都酸了。这种不考虑身高因素、不考虑等车的情况下乘客的急切心情设计的超高站牌,就是没有用户视角的设计。
再比如白酒广告中的:心境高远之类的诉求;
房地产广告中的:荣耀奢华的表达;
汽车广告中的:天生尊荣等等这些试图给自己产品贴上高贵气质的标签,只会用华丽的辞藻来对产品进行自嗨式的表达,丝毫不会在用户心理上留下对产品的印象,所以也谈不上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了。
与之对应的,比如江小白的瓶身广告
房地产中万科的“回家系列”广告
汽车广告中:别说你爬过的高峰,只有早高峰。
后面这种广告宣传的视角,更多从用户的消费心理出发,就如同在消费者的身上装了一个摄像头,用他们的视角去感受、体会、发现使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并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示出来,很容易与消费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得以顺势将企业或产品的特点、优势,轻松的植入到用户的头脑中去,完成了一个更容易接受,信息传递完完整的“说服”过程同时通过和其他类似调性的品牌异业合作能够强化这种特点。
用户视角为什么不容易掌握
然而这种看上去极其简单的方法,其实却是相当的反自觉,因为它违背了长久以来人们看待事物的思维定式,很难将自己从自我视角中抽离出来,如果不是刻意练习,一不小心就滑入了自我陶醉的自嗨式表达,而浑然不知。造成企业在宣传产品的时候,说服了自己,但没说服用户的尴尬境地。这就有点类似于BD商务出去谈异业合作,只把自己说服是没有用的,还要把你合作的对象说服,而即便绞尽脑汁把自己的视角置于用户视角,也会由于此时的“用户”是自己头脑中想象出来的用户,造成你越去体会你头脑中的用户所思所想,在推广自己产品的道路上却越走越远。
比如,为一则蜂蜜广告,一般营销人的思路是这样的
先了解产品的特点
然后这些条件在营销人的头脑里组合一下,再进行一些“合理”的加工,加上一些文法的技巧,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画面。
多么的有画面感,既展示了产品的优势,也抒发了产品的调性,还提升了品牌的调性。营销人满意,企业老板也很满意,看上去是一个完美的呈现,只等着一个激动人心的市场反馈。然而呢?
等蜂来,最后变成了等风来...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看上去一个“合情合理”的分析过程,最后演变成一个市场对此无果的结局呢?
为什么100万次飞行,打动不了消费者呢?这不是很好的一个表达吗?
在现实营销中,还会遇上这样的例子,你在向用户推广某某上市公司的产品,一款帮用户搭建电商平台的软件。面对用户,你会不自觉的说:我们是上市公司,是电商软件行业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实力雄厚。然后用户认为:上市公司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只在乎你的产品,是不是能把平台搭建的美观、好用。
你如果改成:我们是上市公司,有持续的产品开发能力,你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我们都能根据你的需求,来完成定制化的修改。而且上市公司资金雄厚,为产品购买的都是大型的企业级的服务器,你在平台得到的是一个稳定可靠的平台,不会出现用户数据丢失,更不会在用户大量访问的时候,平台出现瘫痪。
这时候,用户能将你公司的优势与他头脑中在乎的事实联系起来,从来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
那么,该如何去掌握这种打动消费者内心的方法呢?如何去掌握用户视角的核心内容呢?
核心:通过描述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场景,去寻找用户大脑中曾经存在的事实。
在蜂蜜的案例里:
真正开瓶的嗅觉和品尝第一口是场景,口感纯正的蜂蜜是好蜂蜜,就是用户大脑中存在的事实。
在上市公司的案例里:
初次搭建平台和日后更新维护是场景,美观、好用、易维护的平台才会好软件,是用户大脑中存在的事实。
在很多品牌的异业联盟的案例里:
一开始都是由同一个行业内的品牌集合而成,慢慢扩展到品牌上下游、相同目标客户群体等等
然而,掌握了核心要素,只是保证你在营销的道路上不至于跑偏,正确掌握用户视角去开展营销工作,需要下面的六个步骤。
我们用一个案例,完整的用六个步骤,展示如何站在用户视角去推广,而不是自嗨式的营销
1、首先找出自己产品精准的目标客户
你需要明确的是,你寻找的是精准的目标客户,越精准越好,而不是范用户,更不是你头脑中假想的用户。
精准目标客户 —— 选择蜂蜜的人:
功能诉求型:注重营养搭配(温和滋补),养颜养生。
用途诉求型:早餐加料、蜂蜜水日常养颜、安神或某种特殊功效(缓解咽喉炎)
大众诉求型:一般自用,家用(父母、孩子全部成员)
2、确定目标客户的默认选择是什么?
目标客户因为什么样的目的,去选对应特性的蜂蜜呢?
为家用佐餐而选,会去商超或电商平台选择一些固定品牌,其他品牌有促销活动也会考虑。
为养颜或特殊功效而选:到电商网站选购,品种多,更容易找到具备特定功能的蜂蜜,比如椴树蜂蜜,薰衣草蜂蜜、黑蜂蜜,或者进口蜂蜜。
3、用户在默认选择时,有哪些不愉快的经历或困惑?
不论出于什么目的选购,除非是复购,否则购买前都不知道口感是否符合自己?不满意的口感,不喝就是浪费,因此增加了选择难度
是否为了甜度,人为添加糖分?中国人口感偏甜,意识里,不甜的蜂蜜不是好蜂蜜。那么人为添加,则品质会大打折扣。如何分辨是否增加糖分。
口味是否纯正?购买前,对品质无从知晓。
是否具备宣传的花型蜂蜜?是否能满足特定的功效?
是否可以和同一类型的品牌达成异业联盟
上述不满或困惑,归结为一点:对品质的信任存在缺失
4、在这些不愉快经历的背后,是因为产品或者其宣传的那些特性造成的呢?
我们看一下,常见的场景里,蜂蜜是以什么面貌出现消费者面前的?
一类是没有展示自己的品质,另一类是展示了蜂蜜这个品类的共性,而没有表达自己的个性。
总体上造成用户在选购前,无法对产品的品质做一个合理的评估。
5、自己产品的那些特点可以消除或弥补用户的不满,从而确定我们的优势。
6、把能克服用户默认选择中不愉快经历的优势属性讲出来,完成整个具有用户视角的表达闭环。
在消费者心理,其实不关心什么一万次飞行。这个数字和他没有关系,消费者关心的是:口感是否纯正,是否零添加、功效是否独特。最终品质是否有保证。至于所谓的快乐与否,就更谈不上什么情怀、匠心了。试问,又有谁家的蜜蜂不是这样飞呢?
〖总 结〗
BD商务谈异业合作的时候如果有且只能掌握一种方法,那就是用户视角了。
他的本质就会尊重用户头脑中存在的那个事实,避免先入为主和经验主义,从而去无限接近用户和市场。洞察到用户在默认选择时的不满意,从而拿产品的优势属性去解决这种不满,进而成为用户选购时的默认选择项。神奇的用户视角,你掌握了吗?
从用户视角触发,最终文案我改成:
北纬 23.5度,独有 500 亩菁华花场,
足足 200 天光照时间,
60 天珍贵花期,
只卖当年 ≥ 70 的蜂巢蜜,
独有xx因子,
限量供应!
每一滴,只为更好的你。
转自营销航班
这条文案怎么样?
是你,会怎么写?
在下面留言给我吧
顺便留下你的邮箱
『送神秘营销小礼』
作者|王忠玮
编排|龚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