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说自律的话题。昨晚半夜终于控制好不玩手机了。
认识自己和他人多了,就会发现自律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每个人都和内心的小人在打架。每个人需要克服的点也不同。比如我是爱玩手机,说话没完没了,我妹是不爱收拾,但是话能够控制。所以,我虽然爱学习,爱读书,爱思考,勤快,上进,但是在妹妹面前和妈妈面前,是不同的形象。我看了小迁的亲子教育理论,发现自己就是没做到知止,懂得知止,就懂得克制,懂得克制就离自律不远了。像好友所说,在知道和得到之间,差了做到。我现在知道了知止,什么时候能做到呢?
贸然地做到自律很难,就像那天梦格在直播里说的,要做到八步,一步都不能跳过,才能达到心灵的自由。比如很多人现在都选择不愿意进入一段持续的亲密关系,更不愿意生养孩子,那么,体验在这方面就会有所缺失。像梦格说,她特别讨厌和孩子打交道,因为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家长,但是往往这样的家长是不愿意改变的,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以梦格就不愿意和他们纠缠。结果,梦格的爱人就供职一个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她不由得感叹,苍天饶过谁呀!所以刻意回避的功课,或者因为客观原因回避的功课,都会循环播放,直到通过考验。
空洞地谈自律是不容易落地实操的。在言语上知止,自律,就要转移注意力。可以听音乐,录音频,学习。比如最近我就写作听小王子的英文朗读,听孟迁的录音,听纳兰瑜心,看看骨折日记,看小说,刷抖音,听曾曦老师的人文素养阅读课,当然别忘了休息和锻炼,这才是康复的重点。
手机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所以才会有人开始体验,没有伴侣但是不能没有手机。有时连手机也可以暂时丢开,和大自然相处。因为,大自然,比复杂的人性更懂心灵。和人性博弈是为了生存,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是心灵的去处。
所以,人文素养有五大阅读体系,科学、艺术、文学、学科、生存,生存就是有关人际关系的学习。你可以不屑一顾,但是缺失人际交往的功课,就会在这方面不断遇到挑战,这就是我一直以来走不出来的功课。我缺了这门课的学习,包括理论和落地实操,包括和人之间的冲突,协调,分享,保持距离,感恩等等。人和人就是各种关系,怎么可能不去学习和思考呢?心理问题的高发,难道不是因为没有把关系梳理好?这个关系,也是和自己的关系。一个对自己足够包容的人,他不会对别人苛刻吧!但是,酒鬼赌鬼家暴懒惰呢?他们对自己包容吗?我看不是包容的问题了。而是,灵魂本身有问题。
一般人,具备知止,自省和自律的能力,想更上一层楼,体会更高级的精神享受,就要对自己更加了解和爱护。希望这场静养之旅,能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