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
大部分的群聊都是在浪费生命
想想
这就话可以用来形容说下比较火的社群聊天,不管是任何原因都可以拉一个群聊,三五成群聊一聊,或一群不认识彼此的人在一个偌大的群里聊得热火朝天,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聊什么。
李笑来老师用线条的例子来表达群聊人数增加带来效果,100个点就相当于是一百个人性格不同,知识水平也不同的人在一起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场面呈现出爆炸式的杂乱效果。
这也就是时下群聊最显著的特征,群聊人数和获得的知识不成正比。人数众多却得不到太多的有用知识,大家聚在一在一起可能就仅仅是因为一个共同目标,而这个目标一定并不是大家在去聊天。而很多人往往忘了这个进群的初衷。
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了性格差异带来的不同行为,一般能安静下来的看本书,欣赏一部电影,写一篇影评的人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喜欢独处带来的愉悦。觉得混迹于各大社群就和许多行业大咖交流,于是就醉心于各大社群,寻求与大咖的近距离接触,一般都希望快速成长,或者是有极强的表现欲,把在群里观念的表达当做是捍卫个人神圣的发言权。然而互联网上最有效的沟通不是群聊围绕一个指定的话题的漫谈而是写文章,对于一个观点用带有逻辑和深入思考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也有那么一群人喜欢独处的思考,但是有时候也很羡慕能hold住全场的那群人,其实还是耐不住寂寞,真正的能独处的人是相信个人独特生活方式是会有属于自己创意,是坚定现在自己所拥有的生活,而不是在深陷在选择社群还是遵循自我的漩涡中,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
用用
1.有些没有的社群,对自己来说已经没什么用处了,却还一直留着。果断退出对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帮助却一直在分散我专注力的社群。
2.学会享受自己性格带来的安静,不再一味的想去改变自己性格让自己融入这个庞杂大圈子,学会迎合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