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中,处于弱势一方的刘邦,之所以能够反败为胜,最终战胜强悍的西楚霸王项羽,根本原因在于其善于笼络人才,其中有三个人贡献最大,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汉初三杰分别是张良、韩信和萧何,他们的贡献和结局如下:
第一位,张良:字子房,先世为韩国人,出身贵族家庭。年轻时,韩国被秦国所灭,他为了替韩国报仇,把家财散尽,结交了一个大力士。公元前218年,这位大力士拿着一柄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没有打中本人,只打中了副车。传说在逃难期间,他曾在桥边遇见一位老人,为其捡鞋并穿鞋,获得老人赠予的一部兵书,从此用功学习兵法。后来刘邦起兵,他便参加了起义军,做了刘邦的谋士。他辅佐刘邦入关灭秦,立有很大功劳。楚汉战争时,他建议不立六国后代,免得天下又恢复到战国时期那种分割的局面;同时,他还建议用利禄笼络韩信,联络英布、彭越,全力对付劲敌项羽。刘邦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因之加速了战争的胜利。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留侯,逐步淡出政坛,受到了汉政府极大的优待。
-第二位,韩信:秦末战争中,韩信先是投奔楚军,做过项羽的执戟郎,但不被重用,提出的建议被否定。韩信的才能最后被张良发现,推荐给刘邦,终于得到刘邦的认可,拜为上将军,统领汉军,他带着百万大军,攻必胜,战必取,为汉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被封为齐王,后被降为淮阴侯,最终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害。
第三位,萧何:原为沛县普通小吏,与刘邦是至交好友,秦末战争中追随刘邦起义,成为刘邦重要的助手。楚汉之争时,他坐镇后方安抚百姓,筹集粮饷,给刘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使刘邦安心的与项羽对峙,不必担心后勤保障,立于不败之地,为汉朝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酂侯,担任相国。汉初三杰,除韩信被猜忌不得善终外,张良,萧何结局还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