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以改成“写书本天成,博读偶得之”。为什么这么改,是因为我读了作者的最新版和之前读过的很多书后认为这类书的作者都有惊人的相似:首先他们博览群书并能很好地运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其次善于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出版成书,反响好的就再版,当然我们才能看到,反响不好的就在各大图书点的海洋里销声匿迹(当当,西西弗到处可见),有的学会营销就把“标题党”类的书籍强行卖给读者(很多读者读后觉得写得好,很多却觉得太垃圾,得益于人各有异)。所以有限的时间除以无限的知识结果为零的结论下,选择一本好书真的真的很重要,这点建议看书或者买书前参考下豆瓣评分,或者请教知乎大神(毕竟他们还是一些有逼格的读书人,相对可信)。
就拿李笑来老师这本书《把时间当朋友》来说,多半启发于《奇特的一生》(我不知道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系列演讲是得益于《把时间当朋友》还是《奇特的一生》)。当然不止这一本,据我所知,笑来先生的读书涉猎很广,大致包括计算机编程,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经济学,科技学,数学,本书涉及少量的中国(古典)文学……如《异类》、《引爆点》、《女心理师》、《少有人走的路》、《学问与决策》、《本能》、《鲁迅文集》、《圣经》等等作者还没列出的。除此之外作者善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尤其“维基百科”,很遗憾现在中文版因发布“自制毒品”文章被封,期待早日回归。在新版中,第五章《思考》里对逻辑中学批判性思维,如“错置举证责任谬误”、“稻草人谬误”和心理学中的“自证预言”、“双盲测试”等做了较大篇幅的内容增加。而且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启发作者善于慎思并批判现实诸多观点从而获得真知取得成功的关键,也让我们再一次重视它们。所以这里推荐大家读一本书《批判性思维》。让我们不盲从于现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威,不唯经验,不唯案例,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正确引导自己的言行。
除了看书,作者说最欢看电影,几乎每天一部,这里不一一祥例。很多好的电影大家都不用说而自知。另外作者的新书《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和微信公众号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网文值得一看哦。
因为读了微信版(第一版)的电子书给了我很多颠覆性的启示,所以我买了最新的第三版再读,一则巩固,二则再思。到手打开后与第一版(微信电子书)有翻天覆地的不同,几乎可以说投胎换骨。从目录可以看到几乎都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内容上较第一版全部打乱,有的章节甚至被取消或分散到各章节,大部分章节是重新写进的内容,也难怪原价飚到59RMB。所以感兴趣的书友可以买第三版再读(我不是在这里跟作者打广告,也许这就是作者等为了营销的精明之处,当然你也可以去图书馆借阅)。这次并没有第一次阅读那么兴奋和激动,主要是本身这次内容本身就更理性和逻辑,如取消掉了之前关于“成功学”的批判章节而打散到各个章节。因为我14岁辍学外出打工后曾因成功学书籍激励而重返校园完成了大学本科的读书历程,所以之前对成功学有一定得感情,这也是这点让我对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当然至今我不否认成功学,毕竟坏了的时钟一天也能对两次,书本身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就看我们怎么去吸收和运用。
书中谈到获取知识的途径为:体验—试错—阅读(包括获得他人的体验和试错)—思考—实用。是的,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先不去谈什么阅读是一种能力。之前在我的日志有网友回复到:看书无用,没关系没背景啥都是屁话。第一反应是不想理睬,第二反应是居然还有这样的人,我得和他理论理论。我说读书学习无用,你不读书学习你连上网评价我的机会都没,谈何关系背景。人不是生而有关系背景的,正因为没有所以才要大量读书(那些有关系背景的都在读何况我们),读书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是慢慢的成为我们自己,或是气质或是深邃的眼神或是眼界的开阔,太多了。当我们不断优秀的时候,所谓的关系背景不就从我们这辈开始了吗?要是不读书,一辈子庸庸碌碌,关系背景会主动找你?当然首先在中国“关系背景”确实很现实,这也许是不改的缺陷,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弃可以获取的可能啊。
本书最大的核心在于人的“心智”,那就得明白什么是心智,即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大多数人都是被大脑所控制而不是我们控制大脑,所以心智开启后,我们能有效控制大脑而不做感觉或反应机的奴隶。这样我们就能清楚知道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个我们自己:自己不知道的,自己知道的,别人不知道的,别人知道的。我们往往要努力认识我们不知道的和别人知道的自己。也能认识到自己是由感觉中我,真是的我和想象中的我组成,当感觉中的自己减去愿望中的自己为负值时我们因此有了自卑,反之有了自信,当然也会变成自负。有心智的人把这些所谓的优缺点看成了自己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让他在社会中得心应手,四处逢源。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人的“正太分布”划分,正太分布图是一个类似“n”型的图,把这个抛物线图放在第一象限,x轴表示资源的多寡,y轴表示人数的多寡,我们所有的人在这个图形上都能找到位置,从左到右为极贫的人,大多数一般人和极少数成功者。这是在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划分的所有组织与财富的分布。唯有一样东西在这个坐标系中成水平直线——时间。所以我们都总有一样的时间——24小时。每个人一生顶多活过100岁,但是我们要学的知识,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我们怎么能忍心去浪费时间,去抱怨别人,甚至威胁生命(自己的或他人的)。这点让我对时间有了极大的重视,其实从小就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为什么现在才更加重视呢?也许是因为太重要而又像空气般伴随我们,以至于各种奔波中慢慢淡忘了,就像作者说很天生有忘记痛苦的自我保护功能吧。再读过很多书后我发现,很多东西其实我们早就自知,只是没有重视,在作者讲到一个观点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哎呀,这个我知道的啊,只是没去执行罢了”,基于这一点,我给自己想出了个词语叫“自觉重视”或者叫“刻意重视”,就是说对我们来说很重但是又容易被忽视的东西自觉重视起来,像亲人,旧友,健康等等。如果你也有这毛病,请把这药拿走不谢。
我们不能主动去管理时间,只能努力去适应时间,去精确感知时间的可贵,作者说最节约时间的事是看书学习,这点一万个同意。还有为了知道自己每天的时间像金钱一样是怎么消费的推荐大家一个app——Mr time,你可以在上面精确记录每天时间的消费,最后有个分析图,能让你知道每月每天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从而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不管学习,工作,娱乐你都能很好分配,并且让自己活得明白。
如果真的有成功,那我的成功目标是希望自己“成长”,成长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一蹴而就,一夜暴富,一想天开,只有靠不断的积累,沉淀,精进甚至去刻意练习。这些都得靠自己,别人或者书本给我们的可以说为零或者无穷大或者无穷小,只有拥有强大心智的人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认清现实,接收现实,从现实出发,一切不现实的东西都是耍流氓或者被流氓耍!
写到这里不能再写了,再写要成一本书了。反正看后我推荐了很多人看。选择看与不看,“姑娘生我们的时候,也没问我们愿不愿意”,希望本书真正能带给我们实际的有用的技能。林肯说“我们要为自己40岁后的长相负责”,你读的每一本书都会最终表现在你的气质里、眼神里、嘴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