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道道老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被题目吸引了,就进去阅读。读到最后,作者却写道,是为了考验一下,人们是不是真的在认真读,还是只是为了赚收益随手点的赞。
读到这里有一种受骗的感觉。觉得自己费了时间认真读别人的文章,却原来什么都不是,白费了。多年来的修炼,碰到这种事已经不再生气。但我转念一想,觉得这人是在玩火,拿人性在玩火。然后我也没给点赞,只给了个评论。在评论里面写道:“请你不要随便拿人性来试验,那些测试婚姻是不是忠贞的大都分手了。再说你这几个字竟然有错别字,还来测试人性,不看看你的东西让人看了有价值吗?”今天再去看已经将评论给删除了。
心里不禁感慨:你想测试人性,劝你不要做这种幼稚的事。
首先,人性是不固定的,会变化了,正所谓“善恶一念间”,本来人家很善良,但由于你考验人性,有可能引出人性的恶,将一个人变成恶人。比方说本来心情挺好,看到你的文章,觉得受到了愚弄,愤愤不平。有可能来咒骂你,从而变成了恶人。一个好人,他也有内心的阴暗面。一个坏人,他也会有做好事的时候。歌德说过一句话,“所有罪恶的念头我都有过,我只是没去做。”正确的做法,是让人保持扬善抑恶,而不是去引诱人类堕落。
考验人性,无异于故意去激发人性之恶。然而当你考验成功了,你会说,看,他本性就是个坏人,暂时没有变坏只是因为诱惑不够大而已!
其次,这种行为,有百害而无一利。比方有人怀疑配偶不是真心爱自己。就设置出一系列考验,即使对方通过了考验,一旦被对方知道了你的设计,难道你认为对方不会对你的信任提出质疑?其结果,最少也会产生感情裂痕。再大了,就更没法控制结果了。而且,人生本来有太多的未知数,岂是你能考验出来的?
丹麦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得主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在众多候选者中,芬森选中了一个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他担心这个年轻人不能在十分枯燥的医学研究中坚守。
有人建议用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的方法,看他会不会动心。芬森却拒绝了乔治的建议。他说:
“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制点上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哈里出身于贫民窟,怎么会不对金钱有所渴望。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一方面要给他一个轻松的高薪工作,另一方面希望他选择拒绝,这就要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
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
若干年后,哈里成为丹麦著名的医学家。当他听说了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老泪纵横地说:“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的利益做诱饵,来评估我的人格,我肯定会掉进那个陷阱。因为当时我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如果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本来你单位收入较低,你为了考验他,给他介绍个收入高的单位来考验他,这种不叫幼稚叫什么?
再次,你只所以考验别人,是因为你自己对人缺乏信任,因为你的心是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这种,就是别人通过了考验,你有可能还照样不信。也许你会再弄出别的考验,直到你认为的“得到验证。”
东野圭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在人性面前,人们总是渺小的存在。”与其考验人心,不如先把自己的心变得阳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