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信佳,我是少年。
2018年4月4日,拼多多更新了一条微博,是成为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首席合作伙伴的宣传。随后,“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这首改编自《好想你》的洗脑神曲,通过《快乐大本营》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简单粗暴的循环旋律和过硬的品牌符号,不断刺激着观众的听觉和视觉,快速占领了观众的心智。
前天,拼多多交出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单。报告显示,拼多多2018营收131.2亿,同比增长652%;2018年GMV达4716亿元,较2017同期的1412亿元增长234%,是全网平均GMV增速23.9%的十倍;2018年活跃买家数达4.185亿,较2017年的2.448亿同比增长71%,较京东的3.053亿而言,保持着“江湖老二”的位置。
营收、GMV、用户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拼多多却出现了巨额亏损。报告显示,拼多多2018年净亏损为102.17亿元,同比扩大1845.69%。与前几天公布财报的美团一样,高速增长的背后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拼多多的核心,在于用持续的补贴,换取低价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增加用户粘性和活跃度。然而,巨额的营销开支和市场投入,让拼多多陷入了“左手进,右手出“的尴尬局面。2018年,拼多多销售和营销支出高达134.418亿元,超出公司全年营收,同年第四季度,拼多多花了60.24亿元用来促销补贴和品牌推广,费用率从上季度的-96%扩大到-107%。而电商老大阿里巴巴,无论在发展期还是目前的相对成熟期,营销费用最高只占到了营业收入的10%左右。
在互联网行业中,烧钱获客理所应当,但在经过大手笔烧钱之后,拼多多的用户增长却呈现疲软之态。2018年第四季度,拼多多月活跃用户数2.726亿人,同比增长93%,但较Q3环比仅增长18.2%,与前两个季度基本持平。拼多多的高投入并没有换来活跃用户规模的高增长,换言之,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在不断攀升。
我们从拼多多的用户结构来解读其中缘由。根据易观千帆的监测数据,拼多多近60%的用户均来自三线以下城市,而这部分人群多为低收入者,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低价实惠的商品,“拼团+低价“的策略在其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一二线城市居民的收入往往较高,是值得深挖的蓝海市场,但为何拼多多在一二线城市火总是不起来?
拼多多有一半以上的用户都在30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收入水平往往有限,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奋斗的年轻用户,拿着几千元的月薪,却要承受动辄三四万每平的房价,咬牙买房后承受着巨额的负债。在大宗消费与高负债面前,一二线城市的“隐形贫困人口“更多的是“打破牙齿和血吞“般的隐忍。而在几乎不存在房价压力三线以下城市,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去砍价,也有更多的时间为了几块钱的差价而周旋,相比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一二线城市用户,拼多多在时间维度上迎合了这部分人群的特点。
上线到上市,拼多多用了2年零11个月;GMV破千亿,拼多多用了2年。而这一条路,淘宝走了5年,京东走了15年。这个3岁的孩子,身上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眼前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与挑战。但回顾整个电商道路,“社交拼团”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拼多多能走多远,最后能走到哪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