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行者无疆》读后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喜欢余秋雨,喜欢他的文化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到《千年一叹》。文人之于象牙塔有皈依也有叛离,余秋雨把后者演绎得淋漓而潇洒。其实,当多年的书斋著述与实际发生的文化现象严重脱节,叛离也就成为必然。因而也就有了因叛离而不断开拓的时空,由时空拓展而衍生的责任。责任带来隐忧,隐忧则需倾吐,而我们就成为倾吐的对象。这次余秋雨踏上的是欧罗巴的大地,也将一个大气的书名率性丢出:《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从庞贝的古城废墟,到寂寥的冰雪北极,余秋雨用一个中国文人的目光穿越了整个的欧洲大陆。透过纸背,我们还听得到一个平凡生命的频频步点。至曾属于恺撒、奥古斯都的石头城,倾听一阶一柱激发出的浩大叹息;临佛罗伦萨酷似铜版画的狭窄小街,想像但丁如何用空旷的脚步踩踏昨夜今晨的交界;更信步巴塞罗那的流浪者大街,把生命释放于远山沧海,去体味哥伦布锐利而渺茫的目光。一路走来,余秋雨用他的幽默、达观和忧思,让我们认识了马克思.韦伯的经世之论与弗洛姆的爱之哲学;让我们与达.芬奇、爱因斯坦、康德们进行近距离的呼应与交接。更泫然于伦勃朗如何让十六名保安射手骂骂咧咧地走向不朽,自己却用最轻微又最强韧的笔触在尘污中申辩:我是谁?

 行者无疆,因为那份行者的坦然与舒缓。“我算什么?一个如此平凡的生命,一个在湿漉漉的早晨偶尔驻足的过客。”这就是作者的自我审视与角色定位。有此察觉,则一切都风轻云淡、春意澜珊,凸显出永久的生命质感。于是无论是英雄世界的收纵开阖,还是卑微生命的平凡叹息,挥洒于作者笔端的永远是那么举重若轻,恬淡而安详。如街边咖啡座里微笑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走出象牙塔,便少了那种尖声厉气或唧唧哝哝”,平静打量,不惊不乍,作者用自己的“寻常话语”,对其作出了最好的明证。

 行者无疆,更因着一种人文道义的肩负。“直奔既疑惑又信赖的陌生土地,去叩击一直与蒙昧和野蛮裹卷在起、搏斗在一起的文明”,作者的最深本意就是用其它文明来审视中华文明,“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理解”,然后肩并肩来呼唤社会上“巨大而沉睡的善意”,“对付散落的幢幢黑暗”。“这次在路上,凡是遇到特别触目惊心的废墟,我总是想,毁灭之前是否出现过思考的面影、呼唤的声音?”作者正因有着这样的文化使命感,才向我们展现出文化的提醒与思索的力量。

         走出象牙塔,行者无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次接触余秋雨的文字还是在高中那篇《都江堰》中,他的文字正如都江堰汩汩流水一般,铿锵有力地斗转在我的灵魂深处...
    烽成活阅读 4,814评论 2 8
  • 我虽不能说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却也自认从小看了不少书了。第一次接触到余秋雨先生是在小学时候,当时年纪尚小,不...
    蒲公英本人阅读 3,973评论 0 0
  •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运动方式是非常多的,跑步便是其中的一种,而我们要是想要通过跑步来锻炼我们的身体,则我们就就需要坚...
    执笔青衫阅读 1,885评论 0 0
  • 07.25 星期二 晴 青岛 今天睡到自然醒,宾馆旁找了点小吃,味道不错。吃饱就去了海边,石老人海水浴场,海滩很长...
    吴兴老鱼阅读 1,748评论 0 1
  • 自己强大最重要
    咸鱼一条_wy阅读 1,5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