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会忘记,只是想不起来而已。这是电影《千与千寻》里的一句台词。
往事如风,岁月如烟,生活的脚步总是在向前。对于经历过的一幕幕往事,我们总以为过去就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忘记,其实根本不会。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首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居然莫名会泪眼模糊;一幅电影的场景出现时,居然内心也会涌起一种莫名的辛福;在陌生的田野看到彩虹时,居然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一时无法道出理由,却感觉这种场景似曾相识。我们太过匆忙,以致来不及回首重温曾经的拥有,尤其是那些带给我们伤痛和悔恨的经历,更是刻意回避。时间久了,这些经历便慢慢被时光尘封起来。时间太久以致于不敢面对,我是否曾经经历,那时真是我吗?
在《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里,哈罗德在退休后接到一封二十多年没有音信的好友——奎妮的来信。信中告诉他自己得了癌症不久将离开人世。大半生遇事怯懦的哈罗德居然做了一件自己及周围人感到震惊的决定,徒步由居住地前往好友所在的疗养院,行程有六百多英里,几乎是由南到北穿越英格兰岛,他认为这样就可以帮到奎妮。在徒步的路上,往事在哈罗德的脑海里一幕幕回放。回忆中有他的父母,他的儿子,他的妻子,他的好友奎妮。并逐步的将自己的前半生回望了一遍。所以这一路成了他个人的朝圣之路,朝圣是一种有关信仰的行为,而信仰又是什么呢?查了一下百度,是这样解释的: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
而我觉得,信仰就是为了让灵魂有个寄托的地方,可以接受自己的忏悔并以此得到内心宽恕的安宁。所以哈罗德的一路徒步虽然无关宗教,但更符合朝圣。因为在路上,在回忆中他渐渐的开始有勇气面对过去,开始慢慢的接纳一切,宽恕自己。平心而论,哈罗德也是悲剧的,幼年母亲的突然抛弃他和他父亲,然后16岁时被父亲丢给他一件外套便要让他开始独立生活,他又一次感到被抛弃。作为世上最亲的人,留给他的却是最深的伤痛。也导致的了哈罗德胆小懦弱极度内向的性格。因为童年时刻没有得到充分的爱,所以他甚至不知如何做一位父亲,如何教育培养儿子。间接导致儿子性格的内向,并在成年后抑郁自杀,儿子去世后妻子将失子之痛归结到他的身上,内心的悲痛终于让这个内心本来就不是很强大的男人爆发了,一天夜里借着酒劲进入公司老板办公室将老板母亲留下来的几个小丑砸的粉碎,奎妮最后替他背了黑锅,也导致奎妮被解雇而远走他乡。他又因此失去伤害了好友。然后便是在儿子去世后二十年的时光里他将自己完全封闭,过着虽然活着其实早已死去的生活。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而言,虽然不会都如哈罗德的遭遇悲惨,但也会有一些事情是自己难以言喻的,并由此而感到内心痛苦。对此对待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回避刻意忘记,而是平静的面对。因为越是逃避,越是会让自己的内心无法安宁,并且这会成为以后路上的包袱。只有面对才会明白,那段经历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属于自己。那些无法启齿的事情需要面对后去宽恕,宽恕他人宽恕自己,将其放下轻装上路面对当下的生活。
哈罗德与其说是走了一趟六百多英里的旅途,不如说是走了一趟对前半生的反思之路。看完后会忍不住也如哈罗德一样反思自己走过的路。一本好书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让我们看后引起内心的反思,通过书中人物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来一次想象力的时空旅行。在结尾处突然想到海子的诗歌,就以此结尾吧!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