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写作,天地宽——课程总结

最开始报课的时候,看到写作变现,抱着自己平时喜欢看书,喜欢写写,有着对自己学生时代写作的自信心,想要更多了解如何能让自己的爱好变现,顺便就赚钱了,果断报名学习。

刚开始第一堂课,听到刘主编的课程开始语就是“学会写作,天地宽”,一下就觉得自己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而外面广阔的天地却是与往常自己所知所感不同,这里浩瀚,这里更是书香智慧的集中地,我渺小了。第一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拆书稿的定义,听起来很简单,似乎就是把一本书的重要点提炼出来告诉他人,有一个三步曲,坡道引入,阐述书本的重要内容,最后再升华,结合生活实际。言简意赅,听的这个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当作了听众,我往常听书也是希望有这样的背景介绍,能集中讲述书的核心内容,再接着就是能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更能帮助自己去理解书里面的内容。到这时,心里有些欣欣然了,觉得原来就是自己平时所思所想到的。可是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拆书稿呢?刘老师也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三步曲告诉了我们:快速读懂一本书,摘录书里的要点,把书中的精华和要点给人讲述清楚。想想自己平时读书一会这本,一会那本,可如何快速读懂一本书,这就意味着要让自己养成一个刻意并高效读书的习惯,这对于一直苦恼自己不能读好一本书的我来讲真是太好了,其次摘录习惯,这个是自己平常喜欢做的,而能把自己所摘录的整理成一篇有光环的拆书稿分享给别人,这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并值得自己去努力,我也希望自己学会写作,天地宽。

课后完成第一篇作业“我和写作”时感慨良多,自己在寻找自己和写作的缘起,再到因为工作的需要,再到自己在读写中个人心灵的净化和成长,分享自己的故事总是更投入和动感情。所以写完的时候还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了。写作这条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就让自己在这片天地里去慢慢提升和净化吧。

第二节课刘主编跟我们分享了读什么,为什么读和怎么读。读什么书由自己决定,可是为什么读却和我们自身紧密相关了,对于喜欢心理学的我肯定不会去选择物理学书籍,可是为什么要读这本,我到底是希望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解决自身什么问题还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原来这是天地宽里面的一小片你感兴趣的领域,你能在这里找到更多心灵共鸣,而有所感的前提才能让我们更好去写拆书稿。可是如何能让自己更快速去阅读,让自己更高效去输出内容,这就是怎么读要做好的,刘老师教给我们目录法和思维导图,我个人平时也是这么阅读的,而且也偏爱思维导图,因此让我在课程中找到了些同频共振的点,更是让我觉得写作,写拆书稿是自己可以用心耕耘的爱好和事业。

在后面的几次课中,老师更多给我们介绍技术和方法,例如高效阅读法,例如用思维导图提炼和概括,我知道这些能力都不是短期就能提升上来的,需要的是下来要下苦功夫,老师也鼓励我们多看多写,每一次的练习就是自己的进步和提升。今天老师在课中讲了一个我很容易在拆书稿中犯的错误,容易带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可是作为读书人来讲,他们更希望读的内容是原书的,这句话让我惊醒了,在写拆书稿的过程中还需要有中立的角色定位。拆书稿跟平时自己写的随感大不相同,平时自己写的更多就是自己的思想,体会和觉察,可是拆书稿是介绍书给他人看,并不是评书,所以需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完整的一本书的核心点要点呈现给更多的读者看到。所以一篇拆书稿写得好,那是读者应该下来更想找原书来看,或者读者看完原书更想从你的拆书稿中来不断温习回顾,因为你已经帮助他提炼出了他最感兴趣也是这本书最亮点的地方。

一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学习很快也就结束了,这几次课收获很多,总结一下,那就是“学会写作,天地宽”,在未来,长路漫漫,还需自己不断上下求索,感谢老师的教导和陪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