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元稹写过一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句可谓是耳熟能详了,一直以为这诗阐述的是一种哲理,即:见过了大世面,小场景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偶读了后两句,才恍然大悟“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才明白,原来,大诗人元稹也没那么超脱,没那么睿智,只不过是为了肚肠里的那几句话而做了一个场面无比宏大的铺排,文人,真不简单!
有时,我们学习一首诗,并不见得能够真正领会,真正理解,哪怕你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知识不见得是刻意三更起五更睡才能得到的,特别是中国的文学精粹、诗词歌赋、礼乐文章,无一不是靠顿悟方能得到.想想从古至今,珍惜时光是人们百谈不厌的话题———“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再到劝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虽说也很熟悉,但总比不上孔夫子临川的一声浩叹“逝者如?这是一种感喟、一种沉重和一种惆怅,站在山上,看滔滔奔涌而去的江水,如何不引起一个人深深的思考呢?老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身处这个世上,一石一鸟,一花一木,甚至是一沙一虫,都能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上与思维碰撞出奇异的火花,站在天地间顿悟,是每一个非凡之人的必经之路.
学历史,我们要敛衣而坐,严肃地读;学数学,我们要执笔伏案,苦心地算;学物理,我们要支颐冥思,冷静地想.唯独学文很有趣很轻松,让人在不经意中得到一份惊喜与满足.有一个字谜:“月挂半边天,嫦娥伴子眠,酉时天下雨,读书不用言.”其实也很简单,每一句是一个字,四句联起来,即是“有好酒卖”.这是咬文嚼字.舞文弄墨就更多了,像“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亦庄亦谐,却又发人深思.文章就这样,在你或坐、或卧、或嬉闹、或出神时都能与你相伴.
学文,即是学生活,体味生活.无论是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式悠闲还是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奇绝心境,或者是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之路,抑或是苏东坡的“会挽雕弓如满月”之壮志豪情,历来经典的篇章、经典的诗作,无一不是生活所得,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李白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浓缩了唐朝的人文与浪漫.清朝不行,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断送的是性命.就革命点的诗,“一腔热血情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总归还是让人觉得凝重,有些血雨腥风,风雨飘摇而慷慨悲壮.时为诗体,事为诗意,思为诗魂,无可改变.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就用宗悫的几句话作结.其实每一个人,只要怀有一份古风的向往,千里长堤,依然会是千年前白居易经过时那样宁静.
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必定懂得诗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