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产品不可避免的一个词就是 - 痛点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什么叫痛点,通常我们认为 “ 对于用户尚未被满足的,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 ”
不过我认为这个答案其实还不够准确,没有被满足的用户其实只是难受而已,不能拿难受当作痛点,或者产品的切入点。
痛点其实是由恐惧而生
之所以这么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比如在早几年的时候,每个人出门都是要带现金的,大型的消费可以刷卡,但是小型消费基本都需要现金,那就会涉及到找零、硬币等等,这对很多人就造成了困扰,毕竟谁都害怕丢钱。那这时候手机支付的普及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个新的问题,手机没电怎么办?那这时候手机电池容量不断的提升,或者一个移动充电宝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外当我们出门旅游时,租房选择总是一件头疼的事,宾馆的价格太高,便宜的又担心环境、设施不好等,这时候一个民宿的App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价格适中,环境温馨,好心的房东甚至会为你的旅程出谋划策。
再比如现在多数年轻人都开始患有颈椎病,腰肌劳损等症状,想要锻炼保住健康,但是又担心怕锻炼错误导致增加伤痛,请专业教练又难以支撑高额的费用,这时候一些免费的健身App就出现了…
那从上述这些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决定用什么产品帮助自己的时候,他们用的都是一个词就是 ” 怕 “ 。
所以痛点是恐惧,恐惧会让一个人手足无措,一款好的产品应当能够帮助用户抵御恐惧。
爽点即是满足
那什么是爽点?人在满足时的状态叫愉悦,人不被满足就会难受,就会开始寻求。如果在寻求过程中能立刻得到满足,那这种感觉就是爽。
像如今的外卖,在家里用手机快速下单,足不出户美食就会送到你手里。上门洗车、美甲、闪送,只要你有需求而且立刻就能得到满足,这就是爽。
游戏也是如此,最初的英雄联盟十几分钟会让你爽一下到手游王者荣耀几分钟就让你爽一下,再到当下最火爆的“吃鸡”,一分钟可能让你爽几下。这才是能让人们沉迷、喜爱的关键点。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件很乏味的事情,但是你又不得不去做。单纯的课上学习内容已经不足以满足现在的学生们了,因此才诞生出这么多教育软件。最简单的例子,学英语都要背单词,面对课本词典相信很多人都看不下去,那一个APP只是把内容从书本转移到屏幕的话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转,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教育软件都趋近于游戏化。
游戏让人们上瘾,学习是我们必须进行的事,两者进行结合,让学习变得更有乐趣,积分、奖励即是得到的反馈(用户的爽点),这才是让自己持续学习的关键要素。
痒点则是满足虚拟自我
我们说完了痛点和爽点,我们再来说说痒点,痛点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被挂在嘴边最多的一个词,满大街的创业者、投资人,只靠抓一个痛点做产品,其实是不容易的。
我们会发现2017年是一个网红产品爆发的元年,比如网红奶茶、网红曲奇、网红咖啡、甚至现在海底捞也有了网红面筋和海鲜粥的吃法,它们的爆红是靠抓住痛点吗?
显然不是,网红产品们靠的就是痒点,什么是痒点?
这里咱们说一部大家都知道的漫画《海贼王》,当然这也是让我追了13年的唯一一部动漫,想想都不太敢信。其实这里我想说,正是因为它的痒点才可以这么打动我。
它讲述的其实就是一群人去航海冒险寻宝的故事,里面多数人拥有超能力,团结一心对抗外敌,不断加入志同道合的伙伴继续在广阔的大海探索。这个故事其实没有什么心意,对吗! 诸如此类的动漫其实也有很多,那为什么只有这部动画20年了还在更新着,并且大量的人乐此不疲的期待着每周的更新。
“ 痛点控 ” 们总结会说:这部动漫抓住了年轻人们对超能力的向往,战斗时的热血激昂,伙伴间互助的那份感动,满足了他们的痛点。
如果这个痛点是对的,那么单靠这一个痛点,怎么可能出的了800多集?并且故事还有很多的伏笔没有讲完?怎么会让我们能不停的看,一周只为了那几分钟就能看完的漫画在等待着?甚至还会买很多的海报、周边、手办?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是什么真正的在吸引你?其实我们在贴吧里看一看包括和一些朋友交流会发现,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其实是动漫中的某个角色,或者某些故事也在自己身上发生着。
比如没有任何超能力的索隆,单靠努力与那份成为世界第一剑豪的执念不断修行,却可轻松击败那些拥有超能力的人,说白了这不就是草根的逆袭吗?再比如乌索普在被还没加入进来的弗兰奇一伙戏弄、攻击倒地不起时,路飞四人毫不犹豫的站出为其出气报仇,正是当下社会人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所渴望的。
这些其实都是痒点,那么痒点是什么呢?
其实痒点就是满足人的虚拟自我,换句话说就是满足我们想象中的那个自己。
比如我们看偶像剧、追星、看小说、英雄故事、名人八卦、成功者的创业故事,你是在追他们吗?不是!你情不自禁投入到关注的内容,是你的虚拟自我,是你自己想象的一个投射。
最后我们会发现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尤其深处互联网之中的人会展现出勤奋、拼搏、自律,其实这些都是被我们的恐惧、集体人格、潜意识压迫,才会呈现出这个样子。
所以说,如果没有恐惧这只野兽在后面疯狂的追着,没有爽点这种满足感来持续喂养,没有痒点去满足自己的虚拟自我,单纯只靠一个App去改变,那实在是天方夜谭了。
最后总结一下:
痛点、爽点、痒点其实都是不错的切入点,如何选择就看产品经理自己对用户的哪个点感受最深、手感最准了。
比如,我们都要穿衣服,但是 “ 穿衣服 ” 这个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概念,穿普通衣服足以遮挡隐私,抵御严寒。但是仅仅是满足了功能需求,不能支持作为一个好产品的概念。穿上一身潮牌成为他人目光的焦点,带一块名表尊显个人的地位,这就抓住了爽点,这是好产品。买衣服会怕买到假货,潮牌代购不退不换买了又怕不合身,抓住了这一点的恐惧,抓住痛点,也有产品空间可以去做。或者还可以开一家服装店,只卖一些小众设计师品牌的衣物,款式新颖数量很少,穿到哪里都不担心会撞衫,这就是痒点。
买个衣服,其实也可以有痛点、爽点、痒点这些不同的切入点来做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