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学研协同 共培创新人才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招,更是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为突破这一瓶颈,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协作,共同提升创新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水平。

主动破圈,打通融合“壁垒”。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长期存在着壁垒,导致产学研脱节,严重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要打破这种局面,首先需要各方转变观念,认识到产学研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应主动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企业则要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同时,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各方开展产学研合作。

筑台搭桥,夯实合作“基石”。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搭建合作平台是关键。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则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与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践项目和研究课题,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措施,吸引优秀学生投身相关领域。政府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精准对接,契合人才“脉搏”。在产学研协同育人过程中,精准对接是关键。高校要深入调研市场需求,根据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要积极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与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践指导和就业机会,通过企业导师制、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政府要搭建产学研信息共享平台,整合高校和企业的需求信息与资源信息,方便按需对接。

激发活力,繁荣协同“生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对创新人才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同时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