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妈妈家看望她,刚好她上山挖菜才回家。筐里装了满满的野菜。于是,我便挑拣起来。
早晨的山上地里都是露水,挖回来的菜也沾满水和泥,搞得我满手都是泥巴。终于挑拣好了,开始用水洗。我担心菜上的泥巴洗不掉,所以,用手搓了几下。菜太嫩,不经搓,搓完就揉烂了。妈妈拿过去看看,然后说:丽,你是不是搓了?哎呀,你可别搓,你看这菜都揉烂了。我答应道:昂,知道了。
如果是在以前,我会很不开心:我帮你干活,你还这样说我。我会把我这个人和事搞在一起。你说我这件事没做好,那就说明我这个人是不好的。然后,我开始生闷气,自责和内疚。
现在,我能理解,妈妈说的是我洗菜的方式不对,那我就换一种方式,而我自己不会再因此而受影响。
之所以前期会有混乱,是因为在我的自我概念形成的阶段,我的父母对我的评价是混乱的。我没做好一件事,父母会说:你怎么这么笨,什么都做不好。他们会连事带我一起指责,从而让我觉得:都是因为我不好,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这种评价内化到我的潜意识里,分不清楚人和事,在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依然会不自觉的对自己有评判,那个声音总会在我的内心升起“我不好”。
内在冲突不断,自我耗能不断。
自我耗能是很累的事情,即使一天什么也不做,也会感觉自己很累很累。每天都挣扎于“我要怎么做才能不被别人说出不好”和“我他么就是不好又能咋地”的纠结之中。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我啥也不想做。
现在已经是成年人的我已经意识到:
我≠事。
每个人的期待是不同的。就像妈妈,她更注重菜的完整性,而我注重的是洗掉泥巴。如果这件事以对方为主体,我又愿意选择去做,那就按照对方的方式去做,同时满足自己的期待岂不是很好,很简单。
没有了对自己的负面评判,自然就少了很多内耗,同时也能看清楚自己的需要。
你的评判和我无关,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