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力量》是TED的掌门人写的关于如何做一个成功演讲,更重要地是如何认识到演讲的力量的一本书。”
这是我之前写《演讲的力量》读后感的开头第一句话。但是其实,当时我没有深刻理解和侧重体会后半句话。因为当时恰好在准备一个线上的关于演讲的课程,是带着目的性去读的这本书,只花了半天时间,很快速地把这本书过了一遍,也只着重研究了其前半句话的内容。现在,重新回味,力量,才是精髓。
先还原一下这本书的呈现结构:
先讲演讲的基础。要有明确观点、要有思想植入,在此之上展示一定的演讲技艺,但要避免一些陷阱。
然后讲演讲中会使用到的工具。提到了眼神交流建立连接;讲故事来增加魅力;类比来降低理解难度;推理来征服观众;辅助工具来给观众惊喜。
第三部分是演讲的准备过程,包括了准备PPT、准备背稿、准备好开场结尾和过渡的串词,进行排练等等。
第四部分是舞台上的呈现,从外表到心理的准备,再到现场道具等的准备,以及现场声音和肢体的演绎。
最后是对演讲的反思。演讲的复兴,传播思想的力量。
从段落分布来看,重点确实是上述的2、3、4部分。如何准备一次演讲、如何现场呈现,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使用哪些工具。这也是头马演讲训练通常会教我们的内容。但,只有这些吗?有这些就能够做成一个成功的演讲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联系到本书作者的工作、联系到书中给出的很多的例子,就能想到,所有的这一切其实只是做的包装,是给演讲人想要传递的思想做的包装。如果把一个人想要传递的思想比喻成一件产品的话,那么包装的作用是什么?能吸引人、能为产品增值,从而有更多地人愿意接受、购买这件产品。但要想让购买产品的人真正满意的是什么?还是产品本身。所以本书开篇就说演讲要有思想植入,要有明确观点。最后章节还强调,正是大家对领域之外知识的探索促成了公众演讲的复兴。所以,重点或前提,其实是演讲的内容。
那为什么这本书重点放在2、3、4部分呢?为什么头马的训练重点也放在呈现方式和技巧上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TED是什么?它是平台、它是媒介、是渠道。它本身不生产内容,它只是内容的搬运工。所以它虽然成就了很多成功的演讲,但是它本身所擅长的,还是在指导演讲者如何在有内容的基础上做好一次演讲上。头马同样如此,头马是演讲的训练舞台,演什么还得自己定。
2)思想是演讲的道,逻辑是演讲的法,呈现是演讲的术。每个人的道不同,所以没法教;但逻辑可以训练、指导,呈现可以给出范例、方法。
3)虽然产品是核心,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的包装也是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好比大家在头马认真一步步做演讲的,都能深刻感受到自己技巧的提升和表达能力的增强,学会了这些,对思想传递是有加持作用的。以头马的知识型演讲为例,在完成了CC塑造了自己的演讲风格后,再做专业型演讲,能让它们不再枯燥无味、不再闻者欲睡,这就能让价值最大化传播,比如京柯大师姐做心理学的知识型演讲,每次照样能得最佳。
所以,回到“演讲的力量”上,力量从何而来,力量的本源、力量传递的方式缺一不可。力量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所谓本源其实分了积聚和形成两部分。仿佛一座冰山,你给别人看到听到的,和你掩藏其下的内容,以及更深层次非一日之寒积聚的底蕴,它们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不必纠结到底所学是形还是神。如果已经有了神,学会形也很有必要;如果只会形,从现在开始努力积淀也为时不晚;再不然双修也未尝不可。
本篇也是有感于近期不同场合听到不同的人对于演讲的一些不同的体会而写。作为我个人来说,在快要完成ACB的时候,虽然在呈现方面个人觉得还是有提升的空间,但是更多的是感到积淀的不足、或者是已有积淀无法转换的苦恼。也许是时候静下来好好思考,激情来源于何方、聚焦该聚在哪里了。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来与大家共勉:不要有太多顾虑、不要试图成为别人、而要聚焦于你的思想和你对它的激情……不要害怕成为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