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阶段意识成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设定有了很多版本的设想,大部分的影响来自于韩剧(严肃:))高中毕业选报专业,爸妈希望我能选填国际贸易、金融类似从10年前就爆款的专业,但我不,我是个很有原则的人,就是偏不要如爸妈所愿!最终我选了“物流管理”,不是我预测到了现今的物流产业能如火如荼的趋势,也并不清楚这个专业学什么,甚至连“物流”的概念都很模糊。原因只因为,看到某韩剧中男主角就是在一家很牛逼的物流公司上班!“权衡”之下,那就选这个吧!
那时候关于梦想,有好几个不同版本的假设,都因韩剧。看了n年前爆火的《我是金三顺》,我就想自己开面包店,做好吃的高颜值的甜点烘焙;看《魔女幼熙》,里面有一个很会做西餐的男主角,我就想做西餐(剧情自行补习)。大四那年,我真的投过西餐厅的简历,无奈老板问我愿不愿意做服务员。那时候想,对西餐还没有太多了解的我,可以考虑从服务员做起,但我看中的是那家餐厅的专业的老外主厨,我要做他的学徒。估计老板看我连底子都没有,没有答应。我对从做学徒开始就已经很挣扎了,只做服务员,算了算了。也许真让我做的话,我现在就在餐饮界混了。还有想做化妆师、做形象设计师等等。
而所有这些梦想版本,和当时的我已经有的经历和能力其实八竿子打不着,所以应该说是幻想版本。虽然喜欢烹饪,但也没因为喜欢多做过几顿饭;也没什么时尚、审美细胞,到大学了都是一直土着,而且大学的体重是我的最高峰时期。临近毕业,这些梦想(幻想)在我脑海里徘徊了好久好久,对于摩羯座、AB型双重纠结人格的我来说,久久做不出选择,和朋友反复讨论过这些想法,而除了向一家西餐厅投过一份简历之外,就没有然后了。以“爸妈和身边的人肯定会觉得不务正业”为由说服了自己,别想了,还是找正常的工作吧。
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培训业,踏踏实实地一直做到现在,也算是有不小的突破和成绩,做了主管,带了团队。不久前,我离职了。离职原因不详细描述,但是我重新陷入了像大学临近毕业时期的迷茫。自责自己咋就不进步呢?!大学时期不明确梦想和方向也就算了,考公务员、考研究生,还是直接就业?做烘焙、西餐,还是做化妆师、形象设计师?这些选项来来回回地困扰我。刚毕业,年轻,谁年轻不迷茫,先干! 当时这样的理由对自己来说是很有说服力的,初出牛犊,大胆试错呗!但现在似乎回到了十年前的原点,而且选择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一万点忧伤!更忧伤的是,做兴趣爱好的分析,现在想做的事情,依旧和大学时期的想法大同小异。
《思维导图》中有这么个说法,说人的右半脑主要负责节奏、空间感、整体概念、想象、白日梦、色彩及维度;左半脑主要负责词汇、逻辑、数字、顺序、线性感、分析和列表。看来我的右半脑是相对发达的,白日梦的能力特别强。
工作之后也对自己有很多设想,但是只是设想,止于设想。每年的计划、设定的目标大部分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了;家里买了一堆书,好多都积灰了。《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这个书名撕开了我已经感知到但一直自我蒙蔽不去面对的问题。所有所有问题,其实要突破解决的核心是:行动。不管是走出迷茫,还是践行梦想,所有的所有,最最重要的是,开始行动!
书中专门有一篇文章教我们如何走出迷茫——《别让那个迷茫的自己,永远学不会发光》。解决迷茫的方法中,提到水的智慧,在于流动,“遇到石头,在流动;遇到树木,在流动;遇到水流汇入,在流动;遇到大坝拦截,依然在流动”。对比人,流动就是行动,哪怕在我们迷茫的时候,可以边思考,边行动,边调整,澄清了一些了,分析了一些了,有了一些策略和计划了,依然不确定,依然不完美,但是依然要开始行动,谁也不知道究竟会如何,行动知道。
所以如何把自己从迷茫里拖拽出来,我们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行动!
例如,我喜欢烹饪,而且一看菜谱就会,又很喜欢创新。以前,我一直没有发挥,看高冷的霆锋转型成厨艺精湛的暖男,只有羡慕的份。但现在我从每天做早餐开始,每天打卡,迈出行动的第一步。哪怕我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因为爱好,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感。而且说不定呢,熟能生巧,付诸实践操作、演练、研究,总会越来越专业,兴许能成为斜杠青年,来个跨界!
说来很奇妙,十年后我想做的事情和大学时的想法大同小异。归纳这几个梦想,总结出我对能呈现视觉美感、有设计感、美的东西都很感兴趣,这一点是比较一致的。我的右半脑应该确实相对发达,色彩就是由它主要负责的。但因为太担心外界的评价和别人的眼光,保护着自己易碎的自尊心,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务正业,有些丢脸,连尝试都没踏出一步。而我又是不会妥协,是个没试过就不甘心的人,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仍念念不忘。
其中《22岁的我辞去年薪150万的工作》这篇文章中写道:外界带给我们生活最大的影响是嫉妒和比较。我们不需要去“看齐”,我们只需要去“看”,去看这个世界除了你现在处于的那个若干平方米的封闭空间以外,还有许多许多精彩的事发生。当你发现这个世界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发现你跟身边的那些同类人根本没什么好比的。这个世界太大了,你不是你自己的标杆,别人也不是,谁都不是你的标杆,这是一个没有标杆的时代。
所以,我们要知道的第二件事是:先接纳和肯定自己。
坚持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十年之前,十年之后,内心深处,所谓初衷,可能都是大同小异的。虽然会有一些更为社会认同的东西来诱惑你,虽然过程会是痛苦而漫长,也永远记得坚持。趁还年轻,撞一撞那些墙,用最少的代价。
这样看来,大学时期的梦想并非完全无厘头,但因为没有行动,甚至连做为业余爱好的尝试都没踏出一步,没有实现,或者没有筛选过滤明晰方向,再不足为奇。而另外一方面,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是混乱的,非理性的。在《所谓职业规划,赶不上现实的变化》一文中,秋叶大叔从他的经历分享建议,在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之前,先分解做能力规划,也就是有意识地储备你的职业方向上都用得上的技能。一针见血!
例如我想做化妆师,那我就需要先弄明白,化妆师需要哪些能力呢?需要审美能力吗?需要色彩搭配能力吗?需要熟悉流行时尚吗?这样分析下来,就能把职业规划变成一系列能力规划和知识规划,在不同时间完成不同的能力训练,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等能力攒够了,书读够了,就会发现,职业规划水到渠成、适合还是不适合也会豁然开朗。
我们要知道的第三件事是:先做能力规划,再做职业规划,最后做人生规划,分清顺序。
在杨澜写给女儿的话里,其中包括建议“阔别泡沫偶像剧”、“养成看书的习惯”,因为偶像剧大多是造假的童话,会直接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喜欢看书的女孩,一定是沉静且有着很好的心态,一定是出口成章且优雅知性的女人。把这2个建议特别送给自己和大家。沉溺于看韩剧可能是沉溺于一种美好的假象,希望隔离掉失望、平凡不如愿的自己。剧情中无论女主多么平凡,相貌平凡、能力平凡,无止境地傻白甜,都会有一个高富帅的光环男主专一地爱着与守护着。但现实是,爱情并不会如影片里一样尽决,非你不可;而且美貌把握着相当大的发言权,有着美丽外表又有着聪明内在的女人,才会更受欢迎。
所以,多读书!修养内在。#100天20本读书计划#我开始啦,你呢?第2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