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曲玉管》道尽心中愁千肠,敢把功名换低唱。
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年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柳永的词,一般常是在上半首写秋士易感, 下半首写相思之情。
但这首是开头、结尾两段与秋士易感,中间一段写相思离别。再就这一词调的形式而言, 有的词上下两片的字数及句法完全相同,叫做“重头”:上下片不相同,叫做‘换头”:本词是一一种特殊形式, 叫“双拽头”,即第一、二段是“重头”,这两段每句字数声律全同,第三段才是“换头”。有的版本把这首词分为两段,在“立望关河萧索”处断句,这与双拽头的格律不合,是误断。
第一段的开端,“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日凭阑久”:陇首,指山头。陇,本来中国有个陇山,杜甫诗“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他所说的“陇”即指“ 陇山’。但柳永此处只是泛指高山。山头的白云飞起来了,带起来你的高远的向往和怀思的感情。
“江边日晚”,江边的太阳从水面上慢慢沉落,引起你生命和时间消逝的悲哀。我说柳永的词非常富于感发的力量,他是寓情于景,并未用强烈的字样,却给人深刻的感发。这种现象有时候很难解释。但一般人写景,究竟引起你多少感动和启发,还是能感到不同的。
小晏的词给人感动多、启发少,大晏的词给人启发多,这是由于每个人禀赋及遭遇的不同,因此形成的感发多少不一。柳永的词比小晏的感发多。这里全是眼前的景物,句情语也没有,可是情意全在里边了。云飞,给人一一种高远渺茫的感受;日晚,给人一一种一天迟暮的感觉。“烟波满目凭阑久”一句, 其“烟波满目” 的迷茫,“凭阑久”的怅望,使人更具体地感到了感发的情意。
但他还是没有正面地写感情,没用“断肠”、‘消魂”之类的词语,而只写看到了江水的浩淼烟波。他就是用自然的景象来引发人、打动人。欧阳修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们看到景物的变化自然就要有感慨而动心。
如日本芭蕉的俳句青蛙跳进古池中,扑咚声”,他只写了在静态中,青蛙落人池中时的水声的要那间的一动,就引起人们的心动。以前佛家禅语曾有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只是仁者心动”的话,这动之中有时连忧伤、欢喜的分别都不必有,只是人心的偶然一动。
王维诗“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也只写了心的一动,颇有点像禅机的灵光一闪。至于柳永这里虽也只是写“云飞”,“日晚”等宇宙的动态,但却表现了心中的感慨。
烟波满目,是看到迟暮的江水微微摇荡,脉脉冥冥,一直伸展到很远的地方,说明作者已经凭栏很久了。“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站在栏干前,看到关塞江河,一片萧条索漠的景象。千里之远的景色都在凄清的秋气中。“忍凝眸”,是说怎么能忍心看到这样凄凉的景色呢?这里好像有一个矛盾,不是“凭闲久”吗?怎么又说“忍凝眸”即不忍凝望呢?既然不忍凝望,为什么不下楼去,而非要“凭阑久”呢?这种矛盾的心情,是非常真切深刻的。
辛弃疾词“天远难穷休久望,楼高欲下还重倚”,登高望远,只能更加引起人向往而不得的悲哀,引起人追求而不得的怅惘。虽然明知这样,可是那种追求、向往的情绪却使人不得不望。柳永也是这种心情。西方有所谓“悲剧精神”,不是指最后的生离死别,而是指悲剧的主角英雄面对不幸的命运,明明清楚知道不幸的命运,却坚持反抗的精神。正如中国所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才是真正的悲剧精神。柳永这几句词虽只是对景抒情,却隐含有一种深远的悲慨,使人感动。
中间一段,写离别相思之情。“ 杏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是说在遥远的京城,自己所爱的女子很久没有信来了。“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鸿雁本可传书,但也不给人传信,而冉冉飞去,消逝了,引起作者对女子的深深的想念,其中也兼富有许多离群索寞、羁旅孤单的悲哀。
下边一段接着从怀念写起。“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愁”,把秋士易感的生命落空的悲慨与相思怀念的情意结合起来写。回想当年与所爱之人在一一起,是多么的欢乐。可是为宦游而离别,“阻追游”三字,正写与所爱之人不得在一起追游,被阻隔离别的悲哀。如果真能施展才能,完成理想,那么离别的代价还是值得的。但付出了代价,辗转于宦游行役之中,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只是徒增怅惘而已,这正是柳永的悲哀。
所以下面就又接着说:“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在辗转奔波的旅途上羁留下来,每当登山临水,想起自己一生不得知遇,有多少志意不能实现,不免感到黯然伤。“永日无言”,长久地默默无言,虽有多少心事,没有什么人能理解,不能向别人倾诉。“ 却下层楼”,只有怀着怅惘失望的心情独自下楼,意味着又开始无穷无尽的羁旅生活。
参考书籍:《北宋名家词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