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你是否也怀疑过自己?

往年的这个时候,全民似乎都在关注并热议着即将来临的、所谓人生重要转折点的全国统一性高中考试。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百日誓师大会早已在振奋人心的演讲及呼号中落下帷幕。一模,二模,三模等也基本摸清了你的实力。

这个时候,高三那栋独立的教学楼前,每一间教室墙壁,应该随处可见“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今日我以某中为傲,它日某中为我自豪”,“我说行,我就行,不行也行”,“十年磨剑为一搏,搏出精彩你定夺”,“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像狗一样地学,像绅士一样地玩”等雷人又常见的横幅及标语,往往红底白字,严肃又热烈,压迫神经又鼓舞人心。

这个时候,每一间高三教室的倒计时数字都停在“6”上面,不用各科教师提醒,都能让你时刻警醒自己――时间不多了,不能走神,多做一题是一题,多背一分得一分。

这个时候,题海战术已经基本与你告别,留下来的最后几天,就是查漏补缺,像放电影一样,回顾整理脑海里理综的各大题型,重难点,易错点,文综的知识脉络和体系,最好来个串烧,用一条适合自己的线,把每一门内容合理串起来,用的时候一提一串儿,而不是这边扒一下,那边挠一下。

这个时候,各科教师更关注你的心理健康,会给予疏导,会找个别人面谈,甚至会拉焦虑的你去操场散散步,吹吹夏日里不算清凉的晚风,会开一些无关大雅的玩笑,松一松你时刻紧绷的弦。

…………

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似乎也是这么过来的,记得当时因为最后一次模考成绩不甚理想,在分数还未出时,就早已心神不宁,上课出神,精神恍惚,都说最后一次考试基本与高考成绩无异,相差不会太多,这更让十八岁的我焦灼不安。

那个时候,教历史的李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向来严肃又自信,上课从未带过课本,确能明确告诉你,哪一句话在哪一页哪一行,胸有成竹,大概是那个时候的我,仅能找到形容他的词汇。李老师叫我出去的时候,我还在埋头苦战那一堆卷子,《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似乎是每一个高考生必备资料,此时它早已完成使命,安静地作为“练习过”躺在一堆资料底下,那一堆卷子是可做可不做的,毕竟到了这个阶段,缺什么,补什么才最重要。

李老师指着面前的月季花让我闻,我抬头,很诧异地看着他,你一个班主任,在这么关键的时候,还有闲心叫学生出来闻花?

他笑说,你们啊,就跟这花一样,只有完全放松自己,才能开到盛放,开到极致。你瞧你,花一样的年纪,到了大学就该恋爱了,都成人了,还有什么想不开呢?过去的,好坏都是过去,要拎得清主次啊。

他没有对我灌太多鸡汤,单那一句“该谈恋爱了”都已轰炸我脑子三百六十回合,我从未想过,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纪,在学校处处扼杀早恋小火苗的高压下,他就这么云淡风轻地说了出来,反而是我,有一瞬间觉得太好笑了,还不开窍的脑袋,带着很诚实的嘴巴,羞愧似的想逃,老师,您说什么呢?我还要学习呢!于是,我飞一般跑回教室。

再抬笔时,一切乱七八糟已随晚风清空,夏夜的虫儿欢唱,我自沉入复习,投入、忘我。

成绩出来时,李老师佯装生气,笑着说,还想要出去打工么?全校第一。

所以,你看,我们经历着同样的经历,此时,还在奋笔疾书,或是念念有词的你并不孤单。高考是公平的,不论考试题目,还是对考场的你,你要做的就是放松心态,找到最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