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8

我们常常会评论一个电影说,这个故事没讲好,这个故事我不喜欢,似乎在我们的认识里,电影好不好取决于故事讲的好不好,好电影=好故事。那么还原电影这个东西的本质,拍电影是为了讲故事吗?

导演杨超告诉我们:no!电影不等于故事。电影不同于文学, 不同于戏剧,传统的文学戏剧中的核心——故事,在电影中并不是核心,甚至并不是一定要有的。对,电影不一定要讲故事,正如绘画中可以包含故事,但是绘画也不一定要讲故事一样。

影史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就没有故事,伟大的艺术片《都灵之马》也没有故事,但即便没有故事,这样的作品仍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电影这门艺术的魅力,就好像你欣赏一幅画作一样,那种镜头原初的美便是电影本身的美。

但是有人要说了,你看看现在电影院放的电影,哪个没有故事?没错,电影和故事往往分不开。但故事并不是电影这门艺术的基础。电影艺术的基础是什么呢?是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电影艺术的基础,也是电影和戏剧最大的区别,杨超导演用演员表演的不同为我们展示了这点。戏剧演员离观众很远,人们往往看不清他们的脸,也看不到演员表情和身体上细微的变化,因此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强烈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和大声的喊叫,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他们所传达的内容,因此这种表演常常是符号化的。

而在大银幕上,在摄像机前,演员身上的细枝末节都展露无遗。他们面部的细微表情、脸上的汗水甚至皮肤的纹理,统统都被镜头捕捉并传递给观众,演员只要稍有夸张都会被观众感觉到。因此电影演员的表演更加注重真实,只有真实的表演才能让观众信服。这不仅仅是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区别,其实也就是戏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区别。

电影这门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物质现实的复原,这才是它独一无二的特质,或者说,这才是它无法被戏剧或者其他艺术取代的地方。我们打开镜头,记录一段影像,然后将这段影像放给别人看,这便是一段电影。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现实和观众的眼睛之间,只隔着镜头,没有其他东西。镜头的记录方式,镜头的语言,视听的语言,便成为电影的基础。

视听语言具体指什么呢?杨超导演介绍了视听语言的六要素:景别、角度、焦距、光色、运动和声音,对于这六大要素的不同组合和运用,造就了银幕上纷繁复杂的电影。而我们普通观众往往只看到了剧作的故事、演员的表演,却忽视了视听语言的运用。而视听语言又恰恰是导演最能把控的东西,是导演的核心工作。

你说导演能不想吐槽吗?难怪杨超要出来上这门电影普及课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CSS选择器常见的有几种? 基础选择器 “*” -> 通用元素选择器,匹配页面任何元素。很少使用 “#” -> i...
    饥人谷_吴亚敏阅读 2,047评论 0 0
  • 早就想写一篇内心强大的文章,因为我是一个内心能量很弱的人,期盼着某一天自己能强大起来,不在害怕那孤苦的路途,不再害...
    媚影心语阅读 1,514评论 0 0
  • 这几天抽空看了日本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该片说的是,天才数学家石神为女主角隐藏杀人事实,带出物理学教授汤川和他之...
    曾晓超阅读 2,778评论 3 3
  • 听说麦当劳改名金拱门了,微博上立刻炸开了锅,各路网友脑洞大开,用发散性思维将其他品牌调侃个遍: 肯德基应该叫“开封...
    网易王三三阅读 5,866评论 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