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寂寞的小城啊,你那么美,却美得让人心痛

书本介绍

《呼兰河传》,可以说它是自传,但它又不完全像自传。诚如茅盾所说,正因为其不完全是自传,所以更有意义。在读这本著作的时候你会发现打动你的不是小说般的情节,而是一些更加深层的东西,这些东西或许是呼兰河这座小城的乡土风光,或许是呼兰河人民的生活景况,又或许是那些让人扼腕叹息的故事。还可能只是进入萧红的童年,和她一起穿越时光,回到呼兰河这座小城,因为所见所闻,所以内心的情愫发生了异样的变化,越到后面心情变得越加沉重起来。《呼兰河传》一书可以说轻松和压抑是参半的,从一开始就被营造的大环境所吸引,不禁会想:这是怎样一座小城啊。明明不繁华,不热闹,也就那么几条街,那么一些人,过着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生活,可又隐隐地感觉呼兰河每天都有好多事在发生,牲畜的,人的,庄稼的……是啊,这本书就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歌谣,只有细细咀嚼每一个文字才会真正发现,哦,呼兰河啊,那是很美的地方,但这些美让人的眼睛发涩。

                                      作者介绍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关于萧红,喜欢民国文学的朋友一定知道萧红和吕碧城、张爱玲、石评梅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不过很多人知道萧红,是因为其坎坷的人生经历。如果要用几个词形容萧红的一生,便是穷苦、悲惨和不幸。萧红对于家的概念,除了祖父以外便无其他,所以在祖父去世后萧红便离开了家乡,从此对家再无留恋和感情。萧红从小就是孤独寂寞的,被困在单调的小城里生活,身边的人都愚昧无知,自己的情感得不到宣泄。萧红也是独立坚强的,自从离家便靠自己的能力读书、生活与写作,但不幸的是她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感情纠葛。从未婚夫汪恩甲开始,到后来让她又爱又痛的恋人萧军,再到丈夫端木蕻良,每一个男人都让她尝尽了情感路上的甜蜜和悲痛。萧红的结局也是极其悲惨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参加无数次革命之后,生活才刚刚有所稳定,文学创造之路也到了黄金期,可她却得了肺结核,去世的时候年仅31岁,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爱人。

喜欢萧红,并不是同情她不幸的一生,也不是感叹她那带着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因为她那些深入人心的文字。萧红的文字很有特点,毫无矫饰之态,每本书读起来都让人觉得真实坦率,和人产生共鸣。的确,萧红的作品,无论是令其成名的《呼兰河传》还是早些年的《生死场》,每本著作都让人感觉到萧红是一位坚强的,独立的,不愿守本分的理想主义女性。生活虽然困苦,环境虽然艰难,可是她的文字是真正为人类、为文学而创作的,无关乎政治,无关乎利益,那些直指人心的文字竟然也有这般强大的力量。不管后世对其人作何评价,只说其文学成就,我们无法否认萧红就是一名出色的别具一格的文学女作家。

                                      故事概述

《呼兰河传》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虽然故事发生的实际时间在历史上是战乱的年代,可呼兰河这座小城,似乎和外界隔离了开来,作者把我们一点点地带入到这座小城中,沉浸在小城故事里,外面的世界如何,好像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觉知力范围。

故事的开头,是一幅风土画,这画里有呼兰河城一年四季的风光,有呼兰河人民的群像演绎,还有十字街、东二道街和西二道街的景象,当然,也少不了胡同里小贩的吆喝,人们对于各种热闹的钟爱。本书的前半部分,笔调相对来说还是轻松的,尤其是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子这一盛举,每当有人或者车马跌入到泥坑子里,周遭的人们便有热闹看了,这对于小城生活来说已经是一种了不得的热闹。不过除此以外我们看到的是单调无味的生活,连生老病死也不过是单一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剂罢了,很快也被人遗忘,因为像呼兰河这样的小城里,不幸的事和人都太多,人们根本来不及怜悯和关心,或者说他们根本就已经忘了要怜悯和关心,一切都那么平静,似乎什么都没有变过。如果要问他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们的回答是吃饭穿衣,对,就是那么简单。呼兰河的人们生活相当有规律,冬天到了就穿棉衣,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太阳出来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难得吃一块豆腐那都是极其奢侈的事,有的时候肉市里有卖便宜猪肉的,其实是瘟猪肉,但人们都相信那是跌入到大泥坑子里淹死的好猪。人们也非常讲究实在,看病是不会去洋医生那的,去“李永春”药店买个膏药一贴就可以贴半个月,人们和风霜雨雪一样,寻求着自然的结果,能抗住的就活下来了,不能抗住的也只是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罢了。

《呼兰河传》前几章介绍的是呼兰河琐碎的平凡的群像生活,后面几章着重描写的是呼兰河人民的精神生活。呼兰河所谓的精神生活,一共也就五六样,比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还有娘娘庙大会。这些精神上的活动在呼兰河人民看来十分有意义,而且热闹非凡,让人无比激动,仿佛一年里也就那么几次“精神洗礼”才是真正打破呼兰河平淡生活的重要时刻。大神可以治病,却活活把一个年轻的姑娘折磨致死;七月十五放河灯,河灯从上流下来,灯之密,人之多,人生几何,才能看到如此景况,可是再流下去,又是荒凉孤寂,灯一个个灭了,一个个不见了。秋收好的时候就要唱野台子戏,人们呼唤亲朋好友齐聚在野台子下,不过人们却不是来看戏的,而是接姑娘、唤女婿,也有说媒的拉家常的,互相送礼物的,交朋友的,调情的,热闹得不得了。人们说,总算是从大台子底下来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娘娘庙大会也叫做“逛庙”,因为神鬼界也是重男轻女的,所以人们要先去老爷庙,再去娘娘庙求子求孙,除此以外也并无尊敬之意。当然还有唱秧歌,那是为活人准备的,是在正月十五农闲的时候,那天也是相当热闹。

本书讲到这里,基本上都是呼兰河这座小城和城里人们生活的群像,是人们年复一年相似的单一的物质或者精神生活。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讲述我与呼兰河的故事。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笔调平淡得似乎不带一丝感情,实际上却读出了“我”内心被一直压抑着克制着的情感,好像一个不小心就会像浆液一样喷将出来。“我”住的家后边有个大花园,这大花园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就是全世界,在“我”的认知里,大花园里什么都有,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还有各种各样的花朵、蔬菜。而“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跟着祖父在花园里玩耍,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也拔草,虽然“我”调皮捣蛋,但祖父从不怪“我”,而且祖父常常对着“我”笑,笑得跟孩子一样。在家里,只有祖父是理解“我”的,也只有“我”是理解祖父的,“我”的童年里似乎只有“我”和祖父,还有那个大花园。祖母去世的时候家里人很多,可是对于“我”来说,人越多“我”就感到越寂寞,后来“我”也终于出了院子,这才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

书中的“我”和祖父的感情极深,不仅仅是因为祖父关心“我”,“爱”我,教“我”念诗,更重要的是这是两个被呼兰河这个小小世界里隔绝开来的人,他们在一群愚昧无知的呼兰河人群中始终保持着清醒。在“我”看来,“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虽然住了很多户人家,有养猪的,有漏粉的,养猪的厢房里还住着一个拉磨的,每天彻夜打梆子,还有喜欢唱秦腔、拉胡琴和唱《叹五更》的,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没有希望的,所做的一切都只是逆来顺受,并不求任何改变。而爷爷,他喜欢逗小孩子们玩,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他分辨是非,而且还有一颗怜悯之心。

这里有两个小故事非常值得玩味,也是本书中特别让人情感动容,或者需要深思的地方。一个是关于赶车的老胡家跳大神的事情。他们家特别喜欢跳大神,家里的老人病了就要请大神来做法,老人家还要炫耀一番,邻里都要赶来看热闹。后来二孙媳妇病了(实际上是被二房婆婆打的,因为大家都说这媳妇实在是不像团圆媳妇,十四岁长那么高,吃饭吃三大碗,一点不害羞,实在是太大方了),婆婆为了给儿媳妇下马威就隔三差五地打她,在“我”看来这团圆媳妇挺好的,因为爷爷也觉得她挺好的,爷爷还去老胡家劝说了几次,还说要让他们搬家。可是老胡家的二婆婆还是照打,后来还花了不少钱去请大神做法,倒把这团圆媳妇跳出毛病来。抓各种药方,看香,抽贴都用上了,甚至让团圆媳妇当众用大缸洗澡,可是团圆媳妇的病还是不见好,最终还是死了。

另一个小故事是关于拉磨的冯歪嘴子的,他彻夜打着梆子,有时也会和待在院子里的“我”或者爷爷讲讲话,可是他话又很多,窗外的人走了也不知道,每逢这时我和爷爷就会大笑起来。冯歪嘴子还卖黄米黏糕,经常会送给我吃。后来冯歪嘴子忽然成了家,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小孩,院子里的其他人都骂她们是野老婆和杂种,还觉得那小孩会死,冯歪嘴子也要上吊。可冯歪嘴子没有上吊没有自刎,还好好活着,那个孩子也长大了。冯歪嘴子面对众人的嘲笑并不恼,依旧踏踏实实地照顾妻儿,安分过着日子。即使后来女人死了,他还是没有像人们以为的那样绝望,依旧照常活着。

其实书里还有其他一些人物,比如有二伯,还有“我”家的老厨子,“我”的母亲,周三奶奶等人。这些人都和呼兰河城里大多数人们一样,愚昧,冷漠,喜欢看热闹,喜欢一窝蜂,还喜欢自欺欺人。而“我“对这些人物,除了有嘲讽之意,更多的是同情。因为他们充满着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呼兰河这座城是寂寞的,呼兰河的人们是寂寞的,作者萧红的一生更是寂寞的。萧红在书的末尾说: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是啊,呼兰河,一座小小的平静的城,在这城墙里边,人们看不到外边的世界,人们的精神麻木、迂腐。庆幸的是“我”还有祖父,有陪伴“我”长大的大花园。只是祖父走了,再无任何可以留恋的地方,但这些儿时的记忆却难以忘怀,无论“我”走到哪里,始终都有童年的暗影在涌动。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童年的那些记忆又怎么可能是可以忘却的呢,无论我们的童年是欢快的,还是寂寞的,所有存在过的人、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只是只要我们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在污浊的环境中冷眼清醒地看待问题,我们的态度还是会变得积极起来。只是这世上最可怕的是人心里的寂寞和孤独,我想这也是导致萧红青年离世的原因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83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5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2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6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8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95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9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88评论 2 36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12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