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人问: 请看看这个作文都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立意呢?这是昨天绵阳市第三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作文题目:
下面是一则小学生日记,请仔细阅读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昨天体育老师让我们做了几组往返跑,我速度不行啊,同学们都比我跑得快。但你知道最后怎么了吗?跑到第一个往返时他们就跑不动了,只有我一直匀速地跑,结果我第一个到终点……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不事先划定成绩标准的游戏中,各自都散步即可。
2,没有竞技心的人,此游戏所承载的意义他无权代表。
3,在半途而废中体验到自身极限那才是真认识。
总之,“乌龟情结”太严重。
自身极限的有限性,使人更清晰地认识自身,更激发起突破极限的欲望。
几条根据:
1,期待落空,是获得经验的条件。
2,经验是痛苦和不愉快的经验,这并不表示一种特别的悲观,而是可由经验的本质直接看出来的。
3,能肯定的属于科学。当不能用科学肯定时,否定性的经验就会起作用。
4,每一种名副其实的经验都与我们的期望相违背。
5,通过受苦而学习,是对人类存在界限的洞见,对人类与上帝之间界限的绝对洞见。
6,人类是靠经验的有限性去认识(体会到)世界的无限的(未来不必然)。
此类文题,不设也罢。坚持就是胜利。此类说法完全把自己脱离了群体。每一个因跑不动而半途而废的人,都比那个自己跑到终点的人更明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对价值观的取舍(判断)能左右一个人命运。
对付应试作文,当然要按着命题思路去“作”,但是,在加入批判的眼光后,再去命题思路去“作”时,眼界就不一样了。
二,2017年上海春考作文题为——
有人说:“我走过许多地方,有寒冷的,有温暖的,有崎岖的,有平坦的……但没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关注。”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许多同学觉得这道题目很难,微信群里和网上论坛中的反应也普遍是“一脸懵”。
站在反思或者历史地回顾的立场上,一切历史都有意义。前提是一个人的当下是圆满,即达到了绝对精神层次。此类文题已事先许诺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在已预设好了的完善的结局里,罪犯都能欣慰地回忆起自己过去的坎坷是那么有意义。所以,此类文题,“境界”太高,用苍白的说教虚拟了一个类似基督的信仰,就打算让浸在苦难中的人坚信末日审判。
上海命题人,读黑格尔读的发滞。他怎么知道的未来必定无憾?叫学生做反思太早了。再往前推一步,就是命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