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情缘:李鹏与三峡工程(长篇非虚构/引子)

   

【引子 殷殷三峡情】

一项水利工程,自最初设想、论证,到实施建设,前前后后历经磨难,时间长达一个世纪,可谓空前绝后。

一个民族工程,受到几代国家领导人持续关注,且兴建与否交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审议决策,同样世所罕见。

一座物质大坝,从论证到开工乃至工程建设全过程,实实在在,凝聚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和汗水。

作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其防洪、航运、发电三大效益已然彰显。

作为水资源利用之典范工程,三峡在中国水利史上的地位赫然凸现。

作为中国政府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和真实存在,三峡工程已造福人民,享誉世界。

这个工程地处雄鸡型版图西部的湖北宜昌,她的名字叫“三峡”。

千古长江,四季更迭,奔流不息的江流宛若一部雄浑的交响曲。

宏伟的三峡工程建设,无疑是中国政府水资源开发利用之当代最精彩篇章。

千百年来,长江水患频仍,灾情不断。

“欲治国者先治水”,政治家李鹏为三峡工程殚精竭虑,从1982年至2009年,先后19次亲赴三峡工地及库区城乡实地考察:拳拳之心,库区的山水可鉴;殷殷之情,雄伟的大坝为证。

(图示:2003年秋,李鹏在三峡大坝欣赏“高峡平湖”)

虽年份不同,可19这个数字,就是一个大小伙、一代人的年轮啊!

试问,哪一位国家领导人能像李鹏这样,对三峡工程情有独钟,一旦接触便欲罢不能,工程完工后仍然关注库区后续规划和移民生活改善?

从电力部部长到共和国副总理、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直至离开领导岗位后多年,他始终关注着三峡工程的关键环节和重大变化,关注着三峡库区的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他寄希望将三峡库区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地区。为促进库区经济发展,他亲为各省对口支援牵线搭桥。


伴随着三峡工程建设进程,人们欣喜地看到,昔日贫困、落后的三峡库区,一座座新城镇拔地而起,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峡江两岸山清水秀 ……

2009年11月13日中午,81岁的李鹏携夫人朱琳欣然走进了三峡工程大酒店。这里第24楼的房间,是他俩常住的;这里的员工亲切地异口同声:“欢迎您回家”!

“回家”的李鹏,欣慰地感受到家人的礼遇。

作为政治家,李鹏满腔热情地参与和主持决策了三峡工程的诸多重大事项:牵头组建中央三峡领导小组、谋划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筹备三峡行政区和中国三峡总公司、组建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号令全国对囗支援三峡库区、发起三峡建设基金、督促三峡机组国际招标和技术引进、推动重庆升格为直辖市。

庆贺重庆直辖

作为水电专家,李鹏一如既往关注三峡工程建设全过程:竭力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循市场经济规律培育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亲自参加主体工程开工、大江截流、明渠截流仪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殚精竭虑,无怨无悔。

李鹏自谦地说:“从1982年至2009年秋天,我共到三峡工地及库区进行了19次考察。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应归功于参加三峡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的全体建设者,归功于支持和关心三峡工程的全国人民以及外国朋友们。三峡工程是中国人民的杰作。我只是在三峡工程的论证、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

耄耋之年的政治家李鹏,已然淡出国人视线。但他以日记体完成的许多著作,如《三峡日记》、《电力日记》、《核电日记》、《人大日记》等等,许多人都在认真研读。

李鹏抄录郑板桥诗赠陆佑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您知道么,三峡工程开工之时,李鹏曾亲笔手书清代诗人郑燮的这首《竹石》诗与陆佑楣共勉。自上任到去职,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将这首诗,悬在办公室整整10年!

光环褪去,音容笑貌犹存。

是时候了,抱一颗平常心,用历史的目光,打量一个我们曾经熟知却未必熟识的政治人物:李鹏。

(2003年秋,李鹏与夫人在《大江曲》刻石旁留影)

岁月更迭,三峡工程已然耸成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斯时,人们对李鹏力推上马且马到成功的这项宏图伟业作出客观公允评判,不算难事。

走近李鹏身边,不难。三峡大坝和三峡库区的城镇、乡村,数不清的地方官员、专家学者、三峡建设者、移民工作者、武警水电官兵和普通农民,都曾与他近距离接触交谈并合影留念。

走进李鹏心田,也不难。只要了解陆佑栯缘何誓言“为我中华,志建三峡”, 只要知道他为何向陆佑楣承诺“争取每年来三峡一次”,便可以一滴水珠自诩,款款注入他大气磅礴的情感巨川,融入他的《大江曲》韵律,与他一道体验波澜、品味艰辛、感知欢乐。

三峡大坝夜景

且随我一起,循着李鹏的足迹,走进重庆、走进神奇的三峡和宏伟大坝,作一次深层次的探寻之旅吧!(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