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凡出手必精品的人背后,你看不到的是什么?


生物的两个策略


K策略:生一个,成一个,看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R策略:牺牲成活率,以数量取胜。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走的是K策略路线?独生子女政策,对于教育,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都是采用K策略。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你要进行技能训练,你要采用R策略。


高手在背后做了什么?

先去除一个错误的学生思维:要出就一定要出精品。这其实跟我们的环境有关,我们寒窗苦读十二载,就是为了高考那两天厚积薄发,创造出自己的精品。但是,技能训练不一样。


举个例子,狮子捕杀斑马。据统计,在狮子的捕杀中,十次有九次都是不成功的。


有人就会想到这样一条链:狮子捕得到的是跑得慢的马→跑得慢的马被淘汰→狮子更难捕到马。狮子捕杀斑马的过程本身就是促进斑马进化的过程。


但是,除了上面这个循环外,还有一个导致狮子捕杀不成功的原因——狮子的这次攻击本来就不打算成功。它是要在这个过程中甄别出哪些斑马是老弱病残,哪些容易掉队,哪些根本追不上。那九次的猎捕是为了第十次真正的“捕杀”。


回到我们身上,我们要自律就是要采用R策略,就是把我们要学的技能自动化,不管是英语、演讲还是编程。就算你磕磕巴巴一个小时就只能讲好那么几句,你也要逼着自己做,至少要在时间上达标。至少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我们要用R策略。


采用R策略,你要明白这个过程会很低效率,因为这个策略的代价就是低存活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才是更符合我们生存的战略。你知道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所以哪怕低效点也无妨,只是慢了点,终究会走完。最可怕的不是低效,而是以极其高效的方式做着错误的事。所以不要被一些学霸的高质量输出所迷惑,告诉自己,他/她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用着R策略。



���������^�%�y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