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为了快速地提升自我,经常会给自己制定一些严格的读书计划。
比如每个月至少要完成3本书的阅读,将读书大咖推荐的书单全部纳入自己的读书清单中。为了更加便捷、快速地阅读完一本书,有时我也会计划选择听书的方式,或者浏览一些拆书稿。
这些计划听起来特别完美,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有时候为了完成规定的阅读量只能囫囵吞枣地阅读每一本书,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对很多看过的书都没有任何印象,更不用提听过的书了。有时候试图认真地去阅读大咖推荐的好书,但总是因为内容过于枯燥或者过于深奥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去阅读,最终只能把这些书束之高阁。
即使最后我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完成了既定的读书目标,但我发现除了发朋友圈展示自己的阅读量,享受他人艳羡的目光之外,我既没有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也没有让读书变现,或者帮助自己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
其实从学校毕业多年后大多数人选择重拾起书本来学习,主要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到处都充满了惨烈的竞争,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渴望通过阅读更多的书籍或者参加各种线上培学习课程来掌握更多的技能,以此让自己能够在某个领域里站稳脚跟。
可是当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后却发现自己毫无长进时,我们会感到很崩溃,焦虑的情绪使我们花更多的钱买一堆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多看几眼的书籍,或者报名一系列看似有意义实则只是在贩卖自己焦虑的课程。
对于这种矛盾的局面,《认知觉醒》告诉我们与其不断地购买书籍或者参加各种学习课程,不如静下来心来自省平日里自己看书学习的模式是否存在问题?
我想很多人在阅读完一本书后会做一个思维导图来让自己理清整本书的思路,然后用笔记本摘抄下这本书里面自认为非常有价值的知识点,最后就匆匆忙忙地跳跃到下一本书的阅读,接着又重复之前的学习模式。
其实这些都只是浅层的学习,书中的知识点并没有真正纳入到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它们无法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任何的联系,所以日后当我们需要用到这一方面的知识点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事实上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该要符合我们大脑的学习机制,浅层的学习以及单纯地外部知识输入,没有任何输出,都无法将我们当下学到的知识点永远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中,随时供我们日后调用。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学习才是正确高效的呢?《认知觉醒》为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好的读书与学习的方法。
1.一定要选择在自己认知边缘范围内的书籍阅读
我们的认知能力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即:舒适区,拉伸区以及困难区。
舒适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现有的知识体系为半径所圈出的圆,凡是在这个圆内的知识点都可以被我们快速理解,无需做过多的思考。而在圆的边缘范围则属于拉伸区,处在这个范围内的知识点是需要我们反复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拉伸区的外缘就是困难区,这一范围的知识点是我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无法理解的。
所以在挑选书籍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书里的知识点是处在我们认知边缘范围内的。因为过于容易会使我们觉得无趣,从而无法集中精力去阅读。如果过于困难则会打消我们阅读的积极性,使我们产生深刻的挫败感。
读书大咖推荐的书籍固然有价值,但那些书单是处于大咖的认知舒适区或者拉伸区内,对于我们普通的阅读者而言,这些书大概率是处于我们的认知困难区的。
所以我们不必逼迫自己在当前阶段一定要阅读大咖推荐的书籍。等到我们的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生活经验足够丰富后,再考虑阅读大咖推荐的书籍也不迟,那时我们一定能真正地陶醉其中,体会到为什么大咖会推荐这些书籍给读者。
2.只抓触动自己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新的知识点
事实上,那些能够一瞬间触动到我们心灵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是符合我们当下需求的知识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宝妈,那么学习如何育婴就是你当下最迫切的需求。当你阅读相关书籍时,你就容易被书中育婴的知识点所触动,而对于那些与育婴没有太大关系的知识点,你是无感的。
博览群书当然好,但是如果首先去挑选符合自己当下需求的书籍来阅读,你会获得更多的读书乐趣。同时也会提升你对生活的自信心,因为这些书籍会立竿见影地帮助你解决当前阶段遇到的困惑与迷茫。
另外,让我们心灵一震,眼前一亮的知识点是他人输出的知识体系,它们并未真正地纳入到我们的知识体系中,我们的大脑不会对它们储存太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当时对这些知识点触动很大,感觉对自己很有启发,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那么我们该怎样将他人的知识体系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去解释你所学到的知识点,当你能用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将新的知识点解释得很顺畅,并且还能联系到过往的生活经历,甚至通过这个新的知识点能够举一反三,那么这个新的知识点就彻彻底底地成为了你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读书学习就是一个需要深度思考的过程,遇到触动自己的知识点就让自己先停一停,然后拿出纸笔写出由这个知识点引发的所思所想。日积月累,你的知识体系必然会变得很庞大,你的智慧和见识也就增长了。
3.学习不仅需要输入也要输出和反馈
许多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执念,即:只要自己不断地看书就能获益匪浅。
但残酷的事实是:看再多的书,你的智慧和见识也不会增长多少。因为看书只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输入还需要输出。
有了输出才会得到反馈,有了反馈你才知道你目前还有多大的进步空间。这个反馈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促使你向更深处进一步地探索和学习。
比如你近期正在通过看书学习photoshop,如果你只是光看书,却不在自己现有的能力范围内尝试做出一个现阶段最佳水平的作品,那么枯燥的理论知识会逐渐让你感到厌倦,无形中你会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更糟糕的是,没有作品你就无法了解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P图的技能?可改进的空间有多大?
最后不得不提到在阅读《认知觉醒》这本书时,我被书中提及的学习的复利曲线深深触动。
学习的复利曲线向我们揭示了在学习过程中一条永恒不变的规律,即:在前期学习积累的过程中,进步的速度非常缓慢,但是当积累到达一个点时,进步的速度就会发生成倍的变化。
因此当我们已经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来学习却感觉不到任何进步时,提醒自己不要焦虑和沮丧,你以为你在原地踏步,但实际上你一直都在前进,只要你肯继续咬牙坚持,当你的学习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你就会迎来复利增长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