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章彦博先生写的《多读些书吧》来反对@饱醉豚先生发表了一篇名为《少读点书吧》的文章。就像有了《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就会有《我的成功不可复制》,更会有《复制也不可能成功》和《我的复制可以成功》。基于这个道理,在《少读点书吧》和《多读点书吧》之后就有了这《多点少点都读些书吧》的文章。
《少读点书》大约讲的是:好书不多,宁缺毋滥。《多读点书吧》,大约说的是:批判接受。不想评价他们的观点,只想讲我的故事。
故事一:记得那还是我青春期的时候,看到一本杂志讲到青春期的热点:撸管的问题。上面讲到撸管的频率多少才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文章的观点是:身体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当你的身体不行时,你的身体会自己告诉你,具体表现就是你小弟弟怎么刺激都扶不起来的时候。从我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伪命题,但那时我就相信了。现在我只想说:“都怪我当年年少无知,错信那文章,以致造成身体损害。”
故事二:毕业出来在一个很小的工业园区工作了两年,工作的环境和同事间的关系都还不错,但就是待遇一般,平时很闲,学习进步和发展的空间很小。就在那年看了古典老师的书《拆掉思维里的墙》,被他不一样的思维所折服,特别是那个:“想要喝到杯子最下面的水,吸管的长度只要能够到杯底就行”的理论,于是鼓起勇气了辞职。结果那一年为了找工作,生活过的一塌糊涂,跟家里的关系也搞得很紧张。
故事三:来自卡耐基《人性的优点》消除90%的忧虑的方法:
第一清楚地写下我们所担心的是什么。
第二,写下我们可以怎么办。
第三,决定该怎么办。
第四马上就照决定去做。
很实用,我现在也一直在用。
故事四:有段时间看到一本谈交际方面的书,书中讲到一些常用的交际观点,像见人要先打招呼;不要拍马屁,但可以赞美别人,而且要是真心的赞美别人。看完这书不久,我就遇到一年还能喝上几次酒的一个伯伯带着他的孙女来了,本来还打算照书上说的:夸孩子就是夸大人的理论去赞美一下,说一下长得乖巧之类的话。当看到那7、8岁长得胖胖的实在是不怎么漂亮小女孩的脸,我脑子里也就想不出什么小女孩乖巧之类的话。心理想算了吧,这种时候应该不太适用书上的东西。结果旁边的一个叔叔却说上了一句:你家伙食开得好呀,你看小孩养得多好,突然间明白了很多。当再看那书的时候,才体会到要真心的去赞美别人,更要真心的去看到美丽。后来我就真心的想小女孩小时候长胖点有什么关系呢,女大十八变,长大了漂亮就行了,也就学到这招夸不太漂亮小孩子的方法了。
我的观点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貌似大家都学过。一方面正像@饱醉豚说的那样好书太少了,而且很多无良的出版社和作者都只是为了钱而写作,大量的垃圾文章被发布,它们思想没有根据或过于偏激,就像故事一里面讲的那些错误的观点一样,真是不值一看,更不值得去学习。另一方面,像故事二中古典老师写的优秀的书《拆掉思维里墙》,对人很有启发性,但人与人的条件不同,不是人人都适用书中的方法。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觉得“主题阅读”的方法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同时,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最重要的好处是,当完成阅读之后,有效的形成框架性思考,非常利于将实用性书籍中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来。
正因为这种主题阅读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形成框架性思考,所以不易受单个作者偏激的观点影响。
另外读书完一本书无论你觉得他说得多么的好,你都不要马上去尝试,你应该“重复阅读”看是不是完全理解作者说的方法,因为读一遍出现误解的可能性很大。
最后,重复阅读后你还得要考虑这本书的所提出的观点是否适合你的环境,现在有的作者提倡大家放弃工作去旅行,也讲了很多人放弃工作之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改变了很多的成功故事。其实能这样做的人很多都已经经济独立了,有条件可以那样去做,而大多数的我们还得为生存而去努力工作,不能像他们一样抛家弃子的去旅行,正像有句话说的:金钱决定你旅行的距离。当然我也不是
教育的伟大目的不是知识而是实践
对于我来说书的内容分两类,一是以提升技能为主,像时间管理,人际关系一类的知识,实用;另一类就是提升思想为主的,改变的是你看待事物的态度。
以前看书,无论别人怎么说,我都公对自己说,哦,原来还可这样呀!以为长了知识,然后继续下一本书。直到看到:“教育的伟大目的不是知识而是实践”这话才明白,以前读的书全白读了,学知识就是要拿来用的,不然就不如不学。读完书要去实践的原因是;知识的积累有一个特性--在场学得。知识的另一个特性--长期积累,要求读书不能太有功利心,不能说现在用不上就不去读。很多提升思想和心境的书不好拿来用,因为这些知识,是要一点点的慢慢积累才能形成一个体系,最后才发挥出它的能量。所以说读完一本书能理解或学到一点,你就赚了。
少读畅销书和励志书
“读什么书?”是人们常问的问题。大神们很多都不推荐畅销书,个人更不推荐励志书。中国目前市场上出现大量励志书其实是“很急”的表现,是希望找到一条捷径,但现实世界往往没有捷径,有的是方法和坚持,所以大家少读点励志书(不是不读,少读)。
读什么、怎么读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读书心态。《简单,让书和你更接近》中的几个观点倒是值得学习:
1、不是让你不读书,而是少一些自己必须要读的书,我认为没有哪些东西是必须要读的。
2、就是当你需要放松的时候,你就去寻找那些能给你带来放松的书,当你需要晋级、涨工资,需要去考试的时候去读些考试的书。
3、读书我们不要太快和太多的去下结论,不要怀着一个单方面批评的这种态度去看书。
如果能够理解明白以上3点,就能够处理像“推荐书单”、“人生必读经典”这些东西。个人找书的方法:
先是找书名,我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如果你能明白你要学什么、想知道点什么,那么不防去网上搜索:“想学XXX,推荐几本XXX方面的书”,记下这那些推荐的书名。
二、如果不明确学习什么,或只是想随便看看,就可以去豆瓣、京东一类的网站“点标签”,看看他们推荐的书籍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记下书名。
三、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书中会提到其它的很多书和作者,记下书名。
四、向你认识的人,爱读书的人要几本他们觉得值得读的书的名字。
有了书名我通常都用豆瓣和购书网上去查看评论和打分,一般来说打分高的比较值得一读。当然不是绝对,很多书观点不同常规不易被世人理解,所以会出现书评和得分低的情况。
也可以使用一个方法:读老一点的经典书,时间是对一切事件的考验。那些经过多年还被人们推荐的书说明这书对他们有帮助,值得一读。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去读,我通常选择到自己觉得还可以的书,就会在网上找找有没有电子版本,然后大略读,觉得好再买本纸质的认真读。
生活就像喝酒,书就像餐桌上的菜,不想很快就喝醉,多少都吃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