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脚伤,已经将近一个月不跑步了。算起来,从跑几圈就气喘吁吁到去年共跑2239.3公里,已经两年多了吧。期间的经历让我再次深刻体会到,做事要尊重常识,不能蛮干!
刚开始跑步,穿的是平常的平底鞋,心里想:跑步嘛,什么鞋不能穿呢?一开始跑四五圈操场时没有感觉,当跑十圈操场时,膝盖和脚踝开始疼了,当时还不以为意,觉得这可能是跑步时间长的自然反应吧。慢慢增加路程,等到二十圈操场的时候,膝盖和脚踝开始剧痛起来,平时走路也成了铁拐李了。去医院看医生,医生警告我再这么跑,脚就报废了,至少应该穿跑鞋。我回去赶紧买了跑鞋,休息好后,发现穿着跑鞋确实对膝盖和脚踝有很好的减震的作用。
再后来,越跑越高兴,操场从20圈,到25圈,到30圈,后来干脆到湿地公园跑,14公里,17公里,有几次是21公里半程马拉松。网上有很多介绍跑步的视频,我嫌麻烦,体育老师提醒我跑前应热身,我觉得没有必要,网上说,应该跑两天或者三天应该休息,我也觉得没有必要。就这么跑着。
终于,在连续跑了十几天一天不隔的14-17公里的跑步后,脚开始疼了;又加上我还每天坚持做俯卧撑,而且一天增加一个俯卧撑,到增加到130左右的时候,肌肉拉伤了。真是物极必反啊!
直到春节时,才真正意识到了常识的重要性。开始认真看有关跑步的科学介绍,才发现自己有一堆的毛病,怨不得整天伤痕累累呢!跑步,可谓是最简单的运动,但是,如果不尊重常识,不尊重科学,全靠自己的热情和兴趣蛮干,只能事与愿违!
如果不是脚受伤,我估计还在傻乎乎的跑个不停呢。最后毛病集中爆发,后果可真不敢想象。
我想到了教学,教学比跑步更复杂。但教学的常识是什么,教学的科学方法是什么,更是保证正常教学的大问题。也只有静下心来研究理论和实践才能总结出来。但是,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都不爱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完全凭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毅力,想当然地去备讲批复考。不管什么后果,反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有爱心和激情就行了。完全忽略教育教学的专业性。跑步跑得脚伤了,才能被警醒,那教学呢?什么时候被警醒呢?有的老师教学,教学成绩不好就批判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课堂教学学生评价不好,学生就是乌合之众。从来不去认真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常识,符合科学。
要想让自己的教学符合常识符合科学,一是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果学生在这节课呆若木鸡,如果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没有收获,那就要反思你的教学。第二是,读一些理论书籍。好的理论书籍确实对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尤其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的著作,很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