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

我本来今天想去看《我本是高山》的,结果发现点映全撤了。看不到正片,那就先聊聊争议。

用了一上午,看了各种争论,发现有趣的是,小粉红和部分女性观众难得地实现了“大和谐”,全都对《高山》嗤之以鼻。当然立场和理由不同。前者嫌《高山》档性不足,后者嫌女性不够。

关于这点,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拍两个电影。一个就照着主旋律道德楷模片去拍,全方位展现人物档性;一个就按女性叙事来拍,把原型人物相关的女性议题,拍透彻。

可问题是,能这么拍吗?很难。前者不能顺应主旋律商业化的大趋势,达不到宣传效果;后者也会触及各式各样的现实问题,难以兑现。

所以真正的困境其实在于,原型人物已经不是一个简单人物,而成了某种象征。她没法被轻易拍摄和诠释。而有关她的作品,必定要承担起对社会的全方面柔化作用,也必将被分化的舆论场所撕裂。

实际这样的人物,是值得被各种角度去呈现和探讨的。只是我们没有这样的幸运,也只能在评论的时候,对着同一个左支右绌的文本,撒各自的邪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