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伟大的作品是在不经意的平凡琐事中灵感迸发,靠敏锐超凡的洞察力捕捉细枝末节,继而引发深刻的思考。
噢~没错,外面下雪了。这个题材不错。百无聊赖的作者怀揣着美好的希冀打开了积灰许久的笔记本开始了“文学创作”。
昨天和好友吃饭,刚准备怀念以前下过的雪,立马被吐槽是有故事的人。如果雪天在家门口摔了一跤也算是故事的话,那一定是个悲伤的故事,直到现在想起来,尾骨还隐隐作痛。
高三那年的确是下了好大的雪,那会儿《认真的雪》很应景,被唱得很深情。那会儿,开心就是开心,傻呵呵转着手中的伞,雪花纷纷,像极了老天洒下的盐,感觉自己像个坠入凡间的仙女,画外音说没错,脑子着地的那种。
读书时候呐,没啥忧愁,要说有,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可是现在,明明愁到不行,各种压力,还要装得处变不惊,云淡风轻。
那时的雪肯定不是现在的,现在的肯定也不是将来的。不变的是积雪总有一种魔力,召唤着你的手指去创作,就好像塑料泡泡纸诱惑着你去捏,琴在那里,不管会不会弹,都想按个黑白键,或是拨个弦。
上海终于下雪了,就像自家傻儿子好不容易考了个满分,格外稀奇,足够让娘亲炫耀一番。
明晃晃的雪很美很媚,被雪裹着的城市很浪漫也很慢,雪里的人儿要么很激动,要么很被动,但一定都很冻。
屋里的你喝着热汤,屋外像另一个世界,你很难明白他们的感受,除非自己出门淋一场雪。但你是你,又不是他们,即使亲自体验了,感受也可能大相径庭,这也是个体差异的玄学吧。
关于雪,不得不提我伦的《发如雪》,上一个画面好像还在争论那张专辑里到底是《发如雪》好听还是《枫》好听,怎么一转眼,你女儿已经会堆雪人,说不定还会哼唱几句歌。我们都已不再年轻,一起听过的歌,走过的路,是有几分淡忘了呢。好在仍然相信到白头的爱情,淋过雨雪的友情。那些旋律那些场景就像一个个神奇的按钮,按下后,回忆自动倾泻而出,证明哭过笑过疯过闹过,终将挥别的岁月。
青春真好呀,可是那会儿还没有遇见y先生,所以现在的日子更好呢,还有更多亮闪闪的独一无二的经历在等待着。
我的转折写得可真好。
最后,给你们出个阅读理解题: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何用意?
3.简要分析作者对“雪”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