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办公室,听到隔壁桌的老师们在聊天。
“今天有学生是这么问我的,‘老师,为什么国外的假期都在学校过的,有很多活动,而我们放假就是回家呢?’”
......
听了这句话,我也愣了一下。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读了这么些年书,我真的没有想过为什么一放假就回家?为什么放假不在学校组织活动,不与同学们一起过节日?为什么我们没有各种各样的节日party呢?
有些家里条件好一些的,爸妈陪在身边的小朋友还好些,毕竟爸妈会带你过节。那那些留守在家跟着老一辈过日子的人,他们呢?放假了就回家,与老辈人没有共同语言,如果再没有同龄人一起游戏,其实真的挺孤独的,也挺让人心疼的。
你说我们不是群居生活吧,又是。是吧,又不像。
美国人新年前天晚上,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忏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而我们呢,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而这个一家,家就有大有小。有的老老少少加起来十几二十口人,还是很热闹的。但并不是所有人的家都这么大,有的可能只是一家三口,三口之家除夕夜大概也只是随便吃吃,没有了新年喜庆热闹的氛围。
另外,美国人的热闹不单单只是家人,还有邻里,以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而我们,除了家人,顶多还有邻里,住在商品房里的人们怕是连邻里也不熟,不会一起过年了。突然想起我很小很小的时候,那个时候,邻居家包了饺子都要分一碗端给邻居尝尝鲜,哪怕对方也包了饺子。但这样的日子,早就随着时间的消逝只存在记忆中了。
前几年韩国要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嗯,对象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明摆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隔着朝鲜的泡菜国怎么回事?
端午节我们都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也知道它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的脉络。可是为什么与此毫无关系的韩国会跑去申遗呢?
想想我们是怎么过这传统节日的,包粽子,插艾叶,洒雄黄,但是很少有大人很详细地跟小孩子解释缘由。很多习俗其实大人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就是所谓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传统,传统,很认真地做到了“传”,传下去,“统”,统一。
可是需要传承的仅仅只是物质习俗吗?
小孩子盼过年,是因为有假期,有好吃的,有压岁钱。大人们呢?他们压根就不想过年,过年多累啊,除了走亲访友,还得念着扫尘、腊八粥、饺子、五味粥……太多太多的事情早就让人忘记了春节本身是件美好的事情,辞旧迎新,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但是,对不起,大人们已经累瘫了。
其实中国的义务教育某种意义上限制了人的发展,很多知识统一化,限制了人的思维创新,很多打破城规的想法被视为离经叛道。国外的真正的教育是大学才开始的,哈佛凌晨四点半依旧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很少有人光吃不读的餐厅,安静阅读的哈佛医院候诊厅,他们的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而我们呢?不说小学,从幼儿园开始,报各种各样的班,不是因为兴趣而是怕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不谙世事的小朋友们从一开始就被督促着,追赶着,在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的时候。
那天在小学,听了几节课,突然就很感动,因为这群孩子还小,他们的想法五彩缤纷,思维方式多种多样,很多我已经不会想到的东西他们随意提及。他们还小,他们赶上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好时代,未来可期的样子让人很安心,很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