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董卿接受《面对面》采访,记者问董卿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董卿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我曾经说过,我不会给一些人成长上的建议,每个人有每个人需要经历的东西,这是成长必备的过程,最讨厌那些好为人师,自以为是的人,自己还没活明白就去劝别人该如何如何,理解你好意的人把这当作规劝,不理解你的人说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有些人,劝一次就够了,劝多了就成了废话。
海姣与我做过一年同事,当时我们正好在一个机构培训,毕业后,我选择找个工作踏实工作,而海姣比我小很多,刚刚毕业没多久,打算自己创业,毕竟还年轻,我很支持他,他在他们大学校园做过一段时间兼职,对于打印装订这类的美术社很了解,一些技术也学的差不多了,于是就在学校里托人盘下了一个小店,因为我之前也开过类似的美术社,有些经验,于是给他提了点建议。
先了解一些同行的对外价格,一开始要维护好客户,只要不赔就行了。
他给客户的价格比同行高出一倍。
有些机器设备,像印刷机、装订机比较贵重的先不买,可以把接手的活让一些低价的公司做,中间赚个差价就行,等客户多了,有了足够的资本再买不迟。
他租了一台装订机,每个月1000元。
毕竟在学校里,你一个人足够应付了,不要招人,一开始客户也不多,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支出,何况现在还没有足够多的工作来支付额外的工资。
他顾了一个大三毕业的学生,新手,每个月上半个月班,给800元。
半年后,海姣关了店,辞了员工,干起了服务员。
有一次过来看我,说起当初创业,很后悔没听我的意见,大多数钱都没花在关键地方。我理解他,毕业没什么经验,仅凭着一腔热情,没有充足的资金,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其实听了海姣的话,我有些感动又有些愧疚,我当初该给他的是鼓励而不是意见,因为我自己创业也没有成功,凭什么给人家意见,别人就得听?
当你足够优秀时你给别人的建议才是建议,否则就是一句废话。
所以我学会了一个道理:有些人劝一次就够了,听与不听自己就无法左右了。
受一次伤才知道劝人都是多管闲事。
小林是我的室友,在他失业期间,我把他介绍到了我们公司,刚到公司,什么都不会,有一个前辈很认真教他,可他总是不上心,每天都心不在焉,总想着自由,别人都在忙的时候,他只是在一旁“认真”的看着,别人不叫他帮忙,他从来不动手,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每次都得老板亲自动口。
毕竟我把他带进来的,我也是劝过她好几次,让他认真学,哪怕离开这里也多一项技能,技不压身嘛,可每次他总是很烦地回应我一句话,我妈都没这么管我,你也少管我。自此以后,他的事我就彻底“放心”了。
现在小林已经找了第n份工作,我能看见他的进步,能看见他的变化,每次他问我一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都会点到为止,我觉得我受伤了,不想再去给别人当人生导师了,别人的成长交给他们自己吧!我们的建议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
可能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吧!一句话从不同人口中说出效果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如果一个权威医生说:少抽烟,再抽烟你明天可能就死了,作为一个病人,你都不会想到就因为一句话而戒掉了烟,如果一个同事说了同样的话,你会听吗?好像还没有一个响屁让人记忆深刻吧!说到这里,我觉得很大部分人骨子里有点犯贱的基因。
所以说,当你要给别人建议的时候,你要先看看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上,当你足够优秀时,你的话才有份量,当你什么也不是的时候,你的建议没有丝毫力量,你能做的是努力成为那个能给别人建议的专家,而不是让别人听你牢骚的多管闲事。
把最毒的鸡汤留给自己,别毒着那些成长中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