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中...
中译出版社牛云平译本
P54
许多真理的全部含义只能依靠个人体验来深刻揭示。
但是,如果此人早先倾听了行家里手的往复辩论,本会对那些真理理解得更加透彻,他所理解的内容也会更为精细地镌刻在他的脑海之中。
人类喜好停止思考已成定局的事物,他们犯下的错误中,有一半都起因于这种危险的癖好。当代有位作者就很犀利地讲过:“一种既定言论的沉睡”。
P65
我们已经根据四个明确理由认清,有意见自由和意见表达自由对人类心理安康(此乃其他一切福祉的基础)而言必不可少。此处再简要回顾一下这四大理由。
第一,如果某观点被迫沉默,那么该观点有可能是正确的。对此我们能够肯定。否认这一点就是假定自我绝对正确。
第二,尽管被迫沉默的观点可能是错的,但它有可能包含着部分真理——实际也通常如此。在任何问题上,一般或流行的看法极少或从不是整体真理,所以只有通过对立观点间的碰撞,真理的其余部分才有可能得以彰显。
第三,即便公认为正确的看法不仅正确,而且是整体真理,也必须让它确实地受到热烈而认真的辩难;否则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或感受到它的合理依据,对它的相信也只是偏见罢了。
第四,不仅如此,而且该看法本身的含义有可能消失或衰弱,并丧失对人类品德和行为的至要影响力:它变成了纯粹的礼仪性誓词,永无效用,却妨碍着人类的思想境界,使理智或个人经验无法发展出任何真实、诚挚的信念。
表达某种意见 —— 即便是正确的意见 —— 的方式有可能非常令人反感,从而招致别人的激烈指责。然而,只有在诘难者证实持论者确实有误而自己也偶然露出破绽时,才能出现此类主要冒犯行为。其中最严重的冒犯行为是:在争辩时强词夺理;阻止别人提供事实或论据;谎报所涉事端的要素,或歪曲对方的观点。
P70-72
人类并非永远正确;人类发现的绝大多数真理都只是片面真理;不经最充分、最自由的比较,就把相互对立的论点协调统一,是不可取的;观点多元并存并非坏事,而是好事,除非将来人类比现在更睿智,能够认知真理的所有方面。
人类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其福祉的主导性要素之一,它不仅与名为“文明”、“教导”、“教育”、“文化”的一切事物同等重要,而且其自身就是它们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倘若人们懂得这些,自由就不会被低估,自由与社会约束之间的界限调整就不会产生特别的困难。而现存的祸患是,普通思维方式几乎认识不到,个人自发行为竟然有其内在价值,竟然值得众人尊重。
更重要的是,个人自发行为并不从属于大多数道德和社会改革者们的理想目标,而被他们充满戒备地看作棘手甚或反叛性的行为,会阻碍大众接受他们断定为最有益于人类的改革方案。在德国之外,几乎无人懂得威廉 · 冯 · 洪堡学说的含义。这位卓越的天才学者和政治家在其专著中写道:“人类的目的就是使他的各种才能获得最高度、最和谐的发展,成为圆满、一贯的完人。这是理智的永恒规定对人类下达的命令,而不是含混、短暂的俗世欲望对人类的启示。”
没有人会认为,人们毫不越轨地完全相互照搬生活模式,才是行为美德。没有人会宣称,人们决不应在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涉及自己的行动上,打下任何自己观念或个性的烙印。另一方面,极其荒诞的做法是:诡称人们的生活方式必须完全新奇,仿佛在他们出生之前世人对一切都浑然无知一般,仿佛人类经验毫无作用,不能展现某种生存或行为方式为何优于其他生活或行为方式。无人否认,人们在年轻时应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懂得已经人类经验确证的成果,并从中获益。然而,只有当人的个性成熟之后,方有特权、有合适条件以其独特方式使用和诠释人类经验。
即便那些惯例非常良好,也适用于他,但仅仅把惯例作为惯例遵从,他就不会培养或发展出任何体现人类独特天赋的特质。人类的洞察力、判断力、辨别力、心智活动,甚至道德偏好等各种才赋,只有在做出抉择时才可获得锻炼。那些凡事都按照惯例来办的人,并没有做出抉择。他们失去了练习辨别或期望何为最优事物的机会。人的心智与道德能力同肌肉的能力一样,都只能通过使用得以提升。一人若仅仅因为他人做某事就随之也做此事,就与仅仅因为他人相信某事物就跟着也相信此事物一样,根本无从锻炼其才赋。
P74
人类之所以做出坏事,并非因其欲望太强,而是因其良心太弱。强烈的冲动和微弱的良心之间不存在天然关联。天然关联的是相反的情形。说某人的欲望和感受比别人更强烈、更杂多,仅仅说明他有更多的人性原料,所以也许比别人更坏,但肯定比别人更好。强烈的冲动只是活力的别名。活力或许会被用来做坏事,但比起怠惰冷漠的性格,活力蓬勃的性格往往能成就更多的好事。那些天性最容易冲动的人,也总是那些可能情操陶养得最高雅的人。一些炽盛的灵敏感受,既可造成劲猛剧烈的个人冲动,又可涵育生发出最激昂的热爱美德之情和最严格的自制力。社会得以履行自己的职责、保卫自身的利益,正是通过对这些灵敏感受的培育,而不是拒斥这造就英雄的原料,因为它不懂得该如何创造英雄。据说,如果一人的欲望和冲动都发自本心,是本人天性的表露,且展现了其后天教养对天性的发展和改良,那么此人就有个性。若一人的欲望和冲动并非发自本心,他就毫无个性,如同一台蒸汽机一样毫无个性。如果他的冲动不仅是自发的,而且很强烈,并受到强大意志的监管,那么他就有着精力充沛的性格特征。无论是谁,只要认为不该鼓励人类个性之欲望和冲动的自发流露,都必然会坚称:社会不需要那些强烈的性格特征 —— 它并未因包括许多个性鲜明的人而有所改良;社会活力的总平均数那么高也没有什么好处。
P78
人类之所以能成为高贵、美丽的思考对象,并非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个性磨蚀净尽,变得万夫一面,而是因为他们不断培养自己的个性,让它粲然展露。正如任何作品都会带有其制作者的特征,人生也同样藉此而变得丰富多彩、生机蓬勃,为高远的思想和高昂的情感提供丰富滋养,让人这种生物永远越来越值得归属,巩固那将每一个人与其种属紧密相联的纽带。随着其个性不断发展,每个人对自己而言都变得更为宝贵,因此也对他人而言变得更为宝贵;每个人因其存在而使生命更加充实。如果基本单元更加富有活力,那么它们所组成的整体将更加富有活力。为防人性中强悍者侵犯他人的权利,必须要有足够的弹压手段,故而禁制不可或缺。但是,甚至从人类发展的立场看,对此也有充分的补偿办法。个人天性中伤害他人的倾向被压制而得不到满足,他在该发展手段方面受到了损失,而获得了他人发展的重大代价补偿。即便对个人而言,正因约束了自己天性中的利己部分,才获得了其中利群部分的更大发展,这也是等价补偿。为了他人利益而强制个人遵守严格的正义法则,会使个人生发出多种以他人利益为目标的感觉和能力。而仅仅因为别人不悦就禁止他从事无碍他们利益的事情,不会使他发展出什么有价值的知觉和能力,只能逐渐形成一种能够对抗管束的人格力量。如果他顺从了这种管制,他的全部天性就会变得黯淡而麻木。为了让每一个体的天性合理发挥,最关键的做法是允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一个时代在多大程度上行使了这一自由,对后人而言,它便相应地具有关注价值。只要允许人类的个性存在,那么即便是独裁统治也不会产生最糟糕的结果;反之,凡是毁碎了人类个性的,必然是独裁统治,无论其名义如何,无论它宣称自己执行的是上帝意志或人类的训令。尽,变得万夫一面,而是因为他们不断培养自己的个性,让它粲然展露。正如任何作品都会带有其制作者的特征,人生也同样藉此而变得丰富多彩、生机蓬勃,为高远的思想和高昂的情感提供丰富滋养,让人这种生物永远越来越值得归属,巩固那将每一个人与其种属紧密相联的纽带。随着其个性不断发展,每个人对自己而言都变得更为宝贵,因此也对他人而言变得更为宝贵;每个人因其存在而使生命更加充实。如果基本单元更加富有活力,那么它们所组成的整体将更加富有活力。为防人性中强悍者侵犯他人的权利,必须要有足够的弹压手段,故而禁制不可或缺。但是,甚至从人类发展的立场看,对此也有充分的补偿办法。个人天性中伤害他人的倾向被压制而得不到满足,他在该发展手段方面受到了损失,而获得了他人发展的重大代价补偿。即便对个人而言,正因约束了自己天性中的利己部分,才获得了其中利群部分的更大发展,这也是等价补偿。为了他人利益而强制个人遵守严格的正义法则,会使个人生发出多种以他人利益为目标的感觉和能力。而仅仅因为别人不悦就禁止他从事无碍他们利益的事情,不会使他发展出什么有价值的知觉和能力,只能逐渐形成一种能够对抗管束的人格力量。如果他顺从了这种管制,他的全部天性就会变得黯淡而麻木。为了让每一个体的天性合理发挥,最关键的做法是允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一个时代在多大程度上行使了这一自由,对后人而言,它便相应地具有关注价值。只要允许人类的个性存在,那么即便是独裁统治也不会产生最糟糕的结果;反之,凡是毁碎了人类个性的,必然是独裁统治,无论其名义如何,无论它宣称自己执行的是上帝意志或人类的训令。
P80
没错,天才人物很可能总是极少数,可是为了拥有他们,必须保留能让天才得以成长的沃土。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中自由地呼吸;天赋异禀的人,据该词本义来看,比其他人更为独特,因此比别人更难以把自己不受伤害和屈曲地装进任何社会模型之中 —— 社会为其成员提供了少数模型,以免除他们各塑个性之烦劳。
倘若他们因胆怯而同意被装进某个模型,从而导致他们个性当中受到压抑而无法伸展的一切特性永远蜷曲下去,社会将对他们的天才无益。倘若他们性格刚强,打破了桎梏,那未能迫使他们降格为平庸凡人的社会就会把他们当作“粗野放荡”、“古怪反常”等特征的靶子,指着他们发出严厉的警告。
天才的真正意义是指在思想和行动上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