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闵花兰
01
早晨吃早餐时看了一场祖孙大战,孙子的哭泣,爷爷的大叫,他们足以吸引周边人的注意。
有人边吃边不时抬头看看,也有人路过停下看,甚至还有人停下来劝说爷爷,但并未改变什么,祖孙俩一直疆持着。
从爷爷的骂声中得知,孩子因为不想上幼儿园,希望和妹妹一样在家睡觉,怎么着就是不走,爷爷要赶着有事,于是大战开始。
爷爷好说呆说小孩无动于衷,就是一直哭泣,爷爷见状实在没办法,于是就让孩子回家,不上好了,但孩子还是不动,站在原地哭,即不回家也不上幼儿园,真的把爷爷气坏了,把小孩一抓,把裤子扒了打起屁股来。口里还在问:你到底是回家还是上幼儿园?越说越气,越打越气,小孩尖叫着求饶,但还是不回答。
02
我很纳闷为什么不回答,回答了不就可以结束了吗?有旁人实在看不过去,劝了爷爷并随口一问:孩子的父母呢?
爷爷想都没想,随口说了一句:他们死了。
这显然是爷爷的气话,也能想象爷爷此时气愤的程度。
慢慢爷爷尝试平静下来问孩子:你总要选一项,爷爷还有事,要不你就回家?
孩子哭腔回答一句什么,我听不太清,爷爷重复了一句:回家怕爸爸打你?你回去看你爸要不要打死你。现在过了8:30,幼儿园你是去不了了,老师肯定要赶你出来,声调又升了几个分贝。
这下孩子哭的更撕心裂肺,着实让人有些心疼。最后在爷爷的拉拽下坐着电动车离开了。不知是回家还是上幼儿园了?
03
我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回答,因为二个选择都很恐怖,回家要挨爸爸打,去幼儿园要被老师赶,这怎么选呢?爷爷断了他的后路。
其实任何一个选择让孩子消除这种恐惧都不会出现之前的场景。先让孩子平静下来再做沟通。比如给孩子说:“如果真不想上幼儿园,我带你回去,跟你爸爸解释一下,但是你下午要去。”
又或者说:“你去幼儿园吧,虽然现在晚了一点,但我想跟老师道个歉老师会原谅你,让你继续上课的”。
无论做哪种安排都跟孩子好好沟通,打骂解决不了问题。
当然,以上的处理方法是我经过一些思考的,我想如果当时是我,我是不是能像现在这般清醒?
我不知道。
04
本身我写这些也并非夸讲自己有多么厉害的育儿心德,我也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每天都要面临小孩起床拖拉,写作业不专心,上课迟到等等这些让人很生气的时候,甚至让人抓狂。
很多时都找不到“搞定”孩子的好方式,无可奈何,每天就在与孩子博弈中渡过,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但从今天早上的事来看,我自己在反思,当人非常愤怒的时候头脑是非常不清醒的,我作为旁观者显然看的更清楚明白,如果我现在给小孩的爷爷讲他应该是会认同的。
归根究底,还是我们大人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后台有一位读者说我的文字说的全是父母的错,那我要怎样回答他呢?难道我要将错归究于孩子,说,这是他的错,与我无关?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说的都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我实在很难将过错归究于孩子,哪怕被孩子气的要命的时候,我内心还是自责多一些。
早上爷孙的这一幕就像一个镜像,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我觉得与孩子还是要多加强沟通,切勿被怒火冲昏头脑,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语言,做出一些伤害孩子的事情,事后又后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