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永存时,你在或不在身边,都是永恒!——读《你在哪里》有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在哪里》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可谓是快马加鞭赶看完的,因为在17号结束了对上一本《倒悬的地平线》的阅读后,我无可救药地迷恋上马克·李维的文字和他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温情暖心故事,这种迷恋已经开始超越了东野圭吾,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所以在上一本刚合上最后页面,便毫不犹豫地在微信读书上付了这本书的阅读币,拥有了可以接着体味苏珊未完结的洪都拉斯生活的阅读权。

这本和《伊斯坦布尔的假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友情和爱情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故事的前半段真的看得非常揪心,亲梅竹马长大并一直相爱相守的苏珊和菲利普两人,却因为苏珊童年的一场经历造成的心理创伤,一直以寻求自我找寻为由而跌宕起伏地反复分离。最终他们错失了属于彼此的美好爱情,等一个人的感觉太苦。我为苏珊在菲利普婚礼上的再次胆怯懦弱而心急,又为她在异国为了逃避寂寞、糜烂地生活而转为愤恨,但后来的情节有了反转,出乎意料的,当丽莎的出现和苏珊死亡的消息跃于纸面时,我再度陷入和菲利普同样的心伤中。

本书后半段的女主也因此直接翻转为了菲利普的妻子——玛丽,这是一个会逐渐让我们看到人性光环的角色。最初面对突然闯入自己生活的丈夫前女友的私生女时,她的所有激烈表现都是正常的,这是一个常规女人该有的反应。但她从始至终都没有一次把自己的愤恨厌恶直接发泄到丽莎身上,这一点就表明了她是一个绝对有素养品格的女人。在捕捉到丈夫和儿子眼中那份特别的温柔后,她更是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意外,放下了心底的对苏珊的那份嫉妒,默默地开始承担起这份特殊的母爱,也因此反转了我最初阅读此书的所有情感角度:由跟随苏珊感受到的各种灾难贫穷孤独悲伤,丽莎因为年幼“丧母”的恐惧自闭,而变为关注丽莎和“弟弟”的互敬互爱,丽莎和玛丽互斥互爱的情感反转,玛丽和菲利普之间由平淡中有间隙到后来滋生出的那份更和谐更健康的家庭情感。非常感激作者用了一半多的篇章来让我们读者感受温暖。

在作者一贯喜欢的写作风格下:忠诚的朋友、二十世纪70年代欧美地区的大时代背景,大量社科类知识点,以及可以让笔下的爱情故事逃离传统平庸的悬疑设定,这几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奠定了作者成为治愈系作家的地位。各个年代的读者都可以从自己已知的和未知的领域了解时代的发展和科学设想,这也是我喜欢李维作品的原因之一,不是单调的爱情小说。

本书最终结尾反转得让人觉得更舒心:苏珊果然还活着,也因为成熟后的她已经能做出比年轻时更理智正确的选择,而让丽莎和菲利普一家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因为童年也是有它的用处的。它能帮助我们为梦想奠基,助我们的人生起航。在对童年的回忆里,你可以汲取力量,埋葬愤怒,保持激情,克服恐惧,并且超越极限。”

生活中,只有爱和友谊才能帮助我们超越孤独。幸福并非一种人人都能享有的权利,而是一种每天都要面对的斗争。但如果有一天它真的来临,请一定要记得好好体味。——奥逊·威尔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苏珊,我知道你在想些什么。我和玛丽的感情也许称不上强烈,但至少不会伤到我。我不用每天都心如刀割,想着我的爱人不...
    匹诺曹JS阅读 348评论 0 8
  • 1.当她的身影消失时,菲利普喃喃地说:“又是一个省略号,一切又要等到一年之后。” 为什么每次回来只能在这里共度一两...
    匹诺曹JS阅读 349评论 0 4
  • 想有一处小院,门前种花,大棚种菜,养几只小鸡小狗,当蔷薇爬过了篱笆,听清风细语,如饮清茶,晨迎朝霞,,幕送斜阳。采...
    不负人民阅读 456评论 0 0
  •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 日.矢泽久雄 思维导图 宏观思维脉络 数据 程序的内部运行(汇编语言)
    墨白找阅读 291评论 0 1
  • 今天,爸爸妈妈开车带我去天安(an)门了,远远望去,好雄(xiong)伟啊!正对着天安门的是人民英(ing)雄纪念...
    莹宝简书阅读 370评论 0 0